地址:东城院区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海运仓5号;通州院区地址:北京市通州区翠屏西路116号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创办于1958年,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双一流”建设高等中医药院校附属医院。东直门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的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是世界卫生组织中医适宜技术项目培训基地,是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是首批全国示范中医院、北京市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是国家级中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医院现有两区一部等多个执业地点。其中东城院区位于海运仓5号,通州院区位于翠屏西路116号,国际部位于东城区东四北大街279号,编制床位1574张,设置临床专业40个,年门急诊量近300万人次。
副主任医师,兼任北京中医药学会医疗美容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坚持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对皮肤科常见病进行了大量的临床治疗和观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皮炎湿疹、荨麻疹、带状疱疹、痤疮、脱发、白癜风、硬皮病及梅毒、淋病、尖锐湿疣、衣原体感染等性传播性疾病。自工作以来,参与完成了多项科研课题,在国家级核心杂志发表论著30余篇。
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具有坚实的中西医妇科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临床上能够熟练地运用中西医各种方法治疗妇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症,特别是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子宫肌瘤、不孕症及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临床疗效显著,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主攻方向:1.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病、妇科炎症、子宫肌瘤及更年期综合症。2.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的传承研究。社会任职: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国际医药促进会理事。
贾玫,女,硕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医师,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学术传承继承人。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委员,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内科专业委员委员,世界疼痛医师协会中国分会癌痛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中西医结合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委员。《中国医刊》、《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从事临床教学科研20余年,治疗恶性肿瘤及血液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肺癌、妇科肿瘤、消化道肿瘤、淋巴瘤等多种恶性肿瘤,尤其在运用心理加中药干预治疗癌性疼痛,肿瘤相关性抑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发表专业论文40余篇,参编著作20余部。
医学博士、副教授。毕业院校:北京中医药大学。师承中医内科学学术带头人陈信义教授、全国名老中医孔光一先生,国家名老中医孔光一名医传承工作站成员。在国内攻读中医博士的过程中,因各方面的突出成果,国家公派留学,赴美国Quillen医学院进行中美联合培养博士进行淋巴瘤的学习和研究,后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从事中西结合肿瘤临床工作和基础医学院从事教学工作,积累了一定的临床和教学经验。擅长治疗淋巴瘤、乳腺肿瘤、甲状腺肿瘤等免疫内分泌相关性肿瘤、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异常。曾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等多家机构邀请进行健康保健的科普讲座工作。科研工作:多年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围绕淋巴瘤的研究主持教育部课题、北京中医药大学课题2项,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国家人口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省部级课题8项。
副主任医师。主治专长:擅长利用骨伤特色疗法及现代微创技术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膝骨关节炎、骨质疏松性骨折等骨科疾病。个人简介:中共党员,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分会椎间盘退变与修复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微创分会青年委员。师从国内著名骨科专家徐林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骨科临床工作多年,曾赴法国Orléans和Nantes等地进修学习脊柱导航辅助下脊柱侧弯矫形技术和颈椎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技术。致力于中医药防治脊柱退变性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尤其对体外静水压环境下的椎间盘髓核细胞程序性坏死及基质代谢的相关机制研究较为深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及其它各级别课题10余项,发表SCI学术论文8篇,发表国内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主编骨科专著2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脾胃病科 主任医师。擅长胃肠道疾病诊断治疗,肝胆胰疾病诊断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中西医结合辩证施治。
聂里红,女,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西内教研室主讲教师,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普分会理事。多年担任国家中医药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命题专家及执行主考官,为国家中西医结合高级职称考试命题专家。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10余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息肉、胆囊息肉、胆石症、功能性消化不良、习惯性便秘、肠易激综合症、溃疡性结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胆囊息肉、胆石症等疾病有自己独特治疗经验。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泌尿外科学博士后。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微生态与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专委会青年委员,《微创泌尿外科杂志》特约审稿人。在泌尿系统结石、肿瘤和前列腺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擅长前列腺增生,肾、输尿管结石和泌尿系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以及复杂前列腺炎、阳痿、早泄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承担及参加国家级、省、市级课题5项,获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师从脊柱外科专家徐林教授和美国Rush大学神经外科Richard Fessler教授。法国巴黎Harri Mondor 医院(2014)和美国芝加哥Rush大学医学中心(2017)访问学者,从事骨科临床工作20年。
刘向春,男,1972 年 11月生,硕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东直门医院骨伤二科医疗助理。擅长膝关节疾病、股骨头坏死、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颈肩腰腿痛。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睡眠医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精神科会员,中国性学会会员。教育经历: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博士班学习,研究方向:心理治疗;导师: 著名中医心理学家汪卫东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广安门中医心理研究院院长)。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本科毕业济宁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从业经历: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回龙观医院工作,曾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门诊工作过8年。2014年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从事精神心理科的临床工作。先后在《中华精神科杂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上海精神医学》和《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等发表专业文章15篇。擅长: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各种心理疾病的中西医药物治疗以及心理治疗。
主任医师,学位:学士。毕业院校:北京中医学院 专业:中医儿科。导师资格:硕士导师。业务专长:用中医药治疗儿童呼吸道(小儿感冒、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肺炎、慢性咳嗽、咽炎等)、消化道(厌食、呕吐、腹痛、急慢性腹泻、便秘)、泌尿系统(泌尿系感染、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等)、心血管(病毒性心肌炎、汗证)等疾病。
毕业院校: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骨科学硕士。导师资格 7年制研究生导师。业务专长:颈肩腰腿痛,包括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骨关节炎等的手术及非手术治疗。学术兼职:担任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四界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脊髓损失专业委员会国际脊髓学会中国脊髓损失学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协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科研工作:主持北京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 丹酚酸B对脊髓损伤大鼠雪旺细胞增殖及信号通路的影响。主持北京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 胸椎手法治疗对椎动脉供血的影响。发表文章:1、丹酚酸B对脂多糖诱导许旺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 (42):6813-6819,8.7千字。2、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121(Z2):39,3.6千字。3、天麻钩藤饮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中医学报,2014,29(12):44,2.9千字。4、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及进展 《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12月第10卷增刊(2)P104-105。5、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治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6年6月第4卷第2期P37-39
李军,女,中西医结合临床妇科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教学、科研近20年,著名中医妇科专家郭志强教授传承人,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月经失调、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宫颈病变、先兆流产、围绝经期综合征及产后病等疾病。曾多次被评为医院先进个人、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教师。主持北京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2项,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郭志强名医工作室项目第二负责人,参加国家“十一五”攻关课题、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博士点课题、北京市自然基金、首都发展基金等多项省部级课题。在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5篇,临床教学论文2篇,主编专业书籍1部,副主编及参与编写专业书籍8部。
医学博士。从事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科研、教学十余年,重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医传统四诊与现代医学理论及检测技术相结合。重视气血在疾病及调理中的重要性,并重视肝、肾、脾、心在妇科疾病中的相互作用,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绝经前后诸证、子宫异常出血及月经失调的诊治有一定的见解和疗效。入选北京市高校青年英才培养计划,主持1项校级课题;作为主要研究者参与近十项国家级、省市级、中医药管理局及校级等课题。在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篇,参与编写教材及专业论著8部。
硕士生导师。毕业院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专业: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业务专长:睡眠障碍(失眠)、老年心脑血管病、抑郁焦虑、眩晕、头痛、骨质疏松 。学术成果:主持在研课题3项:(1)北京中医药新奥奖励基金课题 加味黄连阿胶汤联合皮内针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的疗效研究;(2)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毕业实习中增加门诊实习对本科生职业认同感作用的研究;(3)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中医本科生临床实习师承教育实践与评价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6篇,其中SCI收录1篇。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保健养生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脑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脑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养生指南》杂志编委会编委,北京中医疑难病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四届精神卫生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四届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耳鸣耳聋等常见病的中医治疗
对男科常见疾病如男性不育症、阳痿、早泄、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男性更年期综合征、遗精等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用微调阴阳、补肾益气法治疗男性不育症,用活血通络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用补肾疏肝活血法治疗阳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泄。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曾到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和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进修学习四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常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审评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家,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国家留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博士学位论文抽检网上通讯评议专家,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北京市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专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常委,中医脑病杂志编委会常委。作为课题负责人或主要成员承担或参加国家了“七五”、“八五”、“九五”“973”、“863”攻关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国防重点课题(载人航天)、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课题的研究工作。曾在国际著名期刊(J. Neuroscience,JASN)及国内一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荣获过一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三项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一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二项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擅长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头痛头晕、失眠、脑梗塞和脑出血等脑血管病、高血压、焦虑状态、抑郁状态、眩晕、面瘫、癫痫、痴呆、震颤等神经系统疾病,以及中医内科杂病。
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曾担任东直门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证中心命审题专家、卫生部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审题专家,中华中医耳鼻咽喉科、中西医结合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受邀担任《环球中医药》杂志编委。为九三学社成员。具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功底,在临床实践中潜心钻研,博采众长。在耳鼻喉科疾病的中医治疗方面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体会,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致力于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注重整体观念,辨证施治,中医为主治疗耳鸣耳聋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疗效。为许多患者解除或缓解了病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擅长治疗各种急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急慢性咽喉炎、咳嗽、耳眩晕等疾病。对儿童腺样体肥大、急慢性鼻炎、咽炎有良好疗效。强调耳鼻咽喉疾病的发生与全身脏腑功能失调的关系,治疗上根据寒热虚实之不同、气血阴阳之偏盛偏衰,采取不同的治则治法及遣方用药,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从事针灸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十余年,长期工作在临床第一线,曾被公派至德国、菲律宾等地。临床经验丰富,对针灸科常见病、多发病有较为深入的见解。善于运用传统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基础和最新进展,灵活使用电针、头针、腹针、火针、拔罐、艾灸等多种针灸方法,针对不同疾病进行个体化的辨证论治,擅长治疗中风,面瘫,带状疱疹,颈椎病,腰椎病,过敏性鼻炎,神经损伤,胃痛,月经不调等。
主任医师,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普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抗癌协会理事,北京中西医结合普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擅长:胃、结肠等消化道肿瘤的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胆囊炎、胆石症、阑尾炎等外科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乳腺疾病。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2005年3月获国家GCP认证。1994年参加“康基、愈康”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三期临床实验。1994年参加参芪扶正注射液的研发。目前已上市。近5年作为PI主持新药实验3项。副主编《胃肠癌彩色手术图谱》一部,副主编编写国家“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外科学》,编写国家“十二•五”、“十一•五”规划教材《外科学》、国家“十•五”规划教材《西医外科学》配套教学用书各1部。参与参芪扶正注射液一期、二期临床研究;“通腑汤”调理胃肠功能的临床研究;主持“腹腔高压综合征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20余篇。
施怡,女,1976年生,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博士,副主任医师,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膏方分会副秘书长,世界中联中医膏方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五运六气研究专家协作组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委员。承担或参与多项体质、膏方及肿瘤等慢病防治相关课题。根据黄帝内经中“五行人”及“五运六气”等理论形成独特的体质辨识及诊疗理念,并将其与膏方等多种中医传统疗法结合,防治亚健康状态及多种慢病。在肿瘤血液疾病诊治方面有多年临床经验,曾参与多项科研项目,擅长发挥传统中医药优势防治常见血液病、恶性肿瘤。对常见血液系统疾病如贫血以及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难治性白血病等现代难治病有深入研究,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对利用中医药纠正癌性贫血、恶性肿瘤高凝状态、克服化疗后各种不良反应、抗白血病多药耐药以及增加放、化疗敏感性等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尤其擅长应用膏方提高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力,全面调整脏腑功能,使患者恢复机体功能平衡,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在临床治疗中坚持中医药为主、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并着重体现以人为本、个体化方案的综合治疗理念,使患者获得更大受益。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东直门医院“十佳医师”获得者。从事耳鼻喉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近30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精深的理论知识。能熟练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及一些疑难病症。1997年创建变态反应性鼻炎专科门诊,对变态反应性鼻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表了国内外首篇利用中医药对变应性鼻炎进行预防性治疗的文章。擅长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诊治变态反应性鼻炎、急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嗅觉障碍、腺样体肥大、耳鸣耳聋、分泌性中耳炎、急慢性咽喉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声带白斑、咽喉反流等耳鼻喉科疾病,并取得了良好疗效,受到患者好评。共发表论文论著40余篇,承担及参与科研课题20余项。主要社会兼职: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现代中医临床》审稿专家。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中医五官科学编委。卫计委中、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专家。
副主任医师,博士学历,师从北大医院武淑兰教授,跟师东直门医院李晓林主任医师。现任《血栓与止血学》杂志编委,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擅长各种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病情诊断:头痛进行针灸治疗时的选穴,一般要根据头痛的具体病因和病情来选取不同的穴位及其循行经络治疗,临床上一般选头部穴位
病情诊断:酒中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在体内先被氧化为有毒物质乙醛,再进一步氧化为无毒的乙酸,体内乙醛脱氢酶不足时会导致乙醛的
病情诊断:太阳穴属于肝胆经的循行穴位,太阳穴疼可能与肝气不畅、肝胆湿热有关。例如情绪不佳,脾气急爱生气导致肝郁气滞,诱发
病情诊断:面瘫主要是因素体虚弱,感受外风,经脉失养引发面部肌肉僵硬所致。面瘫的针灸治疗时间因人而异,与面神经损伤的程度、
病情诊断:老年人可能素体虚弱,太劳累或者存在老年病,新陈代谢缓慢而出现爱睡觉的表现,需要积极治疗改善体质。建议老年人定期
病情诊断:突然拉稀在中医上属于腹泻的范畴。腹泻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脾虚湿盛。脾胃主运化水谷,饮食入胃,经脾之运化,然后下传小
病情诊断:打嗝在中医上又称为呃逆,从中医角度讲产生呃逆的病因主要包括胃中寒冷、脾胃阳虚、胃火上逆、胃阴不足,以及气机郁滞
病情诊断:上大便上不出来在中医上称为便秘,如果出现便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处理。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多进食含有食物
病情诊断:便秘主要是指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畅、排便不尽感,或大便硬结等症状。从中医角度上考虑,便秘的主要病位在大肠,主
病情诊断:导致下腹部胀气的原因有很多,从中医的角度,主要考虑与气机郁滞有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其一,脾胃为气机
病情诊断:自己辨别乳腺肿块和正常腺体时,可以进行自检,正常腺体比较柔软,质地均匀,没有压痛或者是结节样的病变。乳腺肿块会
病情诊断:乳腺检查最好在月经结束后一周以内,可以避免月经周期对乳腺的影响,准确检查乳腺的状况。月经结束后一周内雌性激素对
病情诊断:乳腺炎抽脓后有硬块,这说明抽脓后患者仍能迅速产生脓液,是急性的乳腺炎所表现的症状,通常会出现的是乳房发热,红肿
病情诊断:一般来讲,肉芽肿乳腺炎的病程是比较长的,其自然病程一般长达一年左右。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乳腺
病情诊断:乳腺肿块长得快,只能说明说这个肿块是生长比较活跃的,不代表一定是恶性的。具体区分肿块的良恶性,还是要根据肿块的
病情诊断:刚射出来的精子呈果冻状属于正常现象,因为精子在凝固酶的作用下会凝固,外表看起来像果冻状,像鼻涕一样。随着时间的
病情诊断:跑步对慢性前列腺炎有好处,因为慢性前列腺炎主要就是长期久坐、熬夜,导致前列腺充血,盆腔充血、水肿,造成会阴部坠
病情诊断:阴茎短小一般情况下是跟遗传因素和先天性的发育因素有关系,也跟体内激素水平而有关系。一般情况下,成人阴茎勃起长度
病情诊断:无菌性慢性前列腺炎一部分是能够自愈的。无菌性慢性前列腺炎有一部分就是没有症状,是不需要治疗的。还有一部分患者是
病情诊断:前列腺炎对于生育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因为患有前列腺炎症时,炎症反应可以使前列腺液的分泌减少,造成精液量减少,精子
病情诊断:肾虚和肾亏大体上是一个意思,只是亏虚的程度有所差别,肾虚较肾亏的程度轻。有时候也不做严格的区分而统称为肾亏虚,
病情诊断:头发白多是肾虚的表现,按中医理论,肾华在发。肾好头发就黑,像年轻人,头发乌黑,上了年纪,到了50岁上下就慢慢头发
病情诊断:胰腺肿瘤有良性和恶性二大类。属于良性的胰腺囊性肿瘤,大多数可能是出现一些压迫性症状,如上腹疼痛、不适、腹胀、梗
病情诊断:舌苔厚白是脾虚运化失司的表现,是体内湿气太多,蒸腾往上的结果。想要快速消除厚白的舌苔可以用芳香化湿的中药、利水
病情诊断:内热分阴虚内热和实热。阴虚内热患者,平时要多休息,不要吃太多热性的、煎炒的食物。可以用一些中成药,如知柏地黄丸
病情诊断:妇科B超和阴超在适用人群、检查方式及检查前准备等方面各有不同。1.B超,适用于未婚、无性生活、阴道畸形、经期及孕妇
病情诊断:妇科纳囊一般指宫颈纳囊,也称宫颈纳氏囊肿,由于宫颈腺体分泌物被表皮细胞阻挡,不能正常流出而形成的小囊肿。妇科检
病情诊断:中医认为经期延长达2周及以上者属于崩漏范畴,崩漏之病,淋漓下血不断,情况较轻者称之漏下,非经期阴道突然大量出血
病情诊断:催生针也称催产素,临床多用缩宫素静滴。理论上初产妇打催产素后十二个小时左右宫口全开,经产妇六到七小时宫口开全。
病情诊断:妇科检查需要根据检查项目决定是否需要空腹。妇科检查有专科检查、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三大类。1.专科检查包括外阴检
病情诊断:鼻前庭炎是指鼻前庭处皮肤的急慢性炎症,治疗手段包括:急性期可采用温生理盐水或者硼酸溶液浸泡冲洗予以收敛,热敷也
病情诊断:洗鼻器是常用清洗鼻腔的工具,其原理通过将药物或者生理盐水加压后经由鼻腔由口部流出,形成单向循环而起到消炎、灭菌
病情诊断:急慢性鼻炎最常见症状之一即为流清鼻涕。鼻腔药物清洗是常见治疗手段,可采用生理盐水、海洋生理水、各类鼻腔喷雾剂进
病情诊断:鼻咽炎可采用多种药物治疗手段:缓解症状类:复方硼砂溶液、盐水、各类含漱药物或含片、中成药,严重者可考虑药物雾化
病情诊断:咽鼓管是一根连接咽喉部与耳部的管道,它起到了保持两端气压平衡的作用。咽鼓管堵塞后,患者可出现单耳或者双耳不同程
病情分析:无缘无故半夜全身发痒,这种情况考虑可能是过敏或疥疮。建议患者到正规医院检查一下,查明医院后,再根据检查结果对症
病情分析:建议对牛奶过敏的男性或女性朋友最好不要喝酸奶。虽然酸奶已经经过发酵,其中的乳糖被转化成其它物质,但对于一些对蛋
病情分析:脸上被蚊子咬了,这种情况建议男性或女性朋友可以使用一些碱性物质来止痒消肿,比如使用肥皂水涂抹于患处,几分钟就可
病情分析:嘴唇痒边缘痒很想咬,这种情况考虑可能是过敏,也有可能是皮肤湿疹或者皮炎。建议患者最好到正规医院检查一下,查明原
病情分析:被开水烫伤这种情况,如果患者烫伤面积比较小,以及烫伤程度比较轻,建议患者可以先用冷水冲洗创面,冷水冲洗的目的是
病情分析:慢性咽炎是耳鼻喉科临床常见病,临床多有咽部异物感、瘙痒灼热感、疼痛不适感等,容易有反复清嗓动作,但是没有明显的
病情分析:鼻炎是发生在鼻腔的一个无菌性炎症,分为急性鼻炎和慢性鼻炎,可能是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引起的。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性
病情分析:扁桃体结石位于扁桃体陷窝口处,为白色或淡黄色颗粒状物,大部分患者为偶然发现,一般不会引起明显不适感。如果扁桃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