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子宫内膜癌在中国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在发达国家居首位[1-2]。据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统计,中国子宫内膜癌发病率为10.28/10万,死亡率为1.9/10万。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分型被广泛研究,并与病理分型相结合,应用于临床指导内膜癌的术后辅助治疗和预后预测。
随着临床研究的开展,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也在晚期和复发转移的子宫内膜癌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此外,基因检测的广泛应用,不仅为Lynch综合征等遗传性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提供依据,更为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分型和靶向药物的选择提供指引。临床医师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分子特征等因素,结合指南推荐,在规范诊疗的基础上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措施。本指南的更新基于重要的临床研究结果,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本文分为多个章节,点击系列文章列表阅读原文!
5.4 已行不完全分期手术患者的处理[28]
5.4.1 观察
ⅠA期+低级别+LVSI阴性+年龄小于60岁,或ⅠA期+高级别+LVSI阴性+无肌层浸润+年龄小于60岁的患者,可考虑随访观察。
5.4.2 阴道近距离放疗
ⅠA期+LVSI阴性+高级别+年龄小于60岁,或ⅠB期+低级别+LVSI阴性+年龄小于60岁,应先行影像学检查,若影像学检查阴性,给予阴道近距离放疗。
5.4.3 补充分期手术
ⅠA期+任何级别+LVSI阳性,或ⅠB期+低级别+LVSI阳性,或ⅠB期+高级别±LVSI,或Ⅱ期患者,可直接补充行手术进行全面分期。也可先行影像学检查,若影像学检查阴性,按照Ⅰ期或Ⅱ期给予相应的辅助治疗。若影像学检查可疑或阳性,应进行再次手术分期或对可疑病灶进行病理学检查确诊。
5.4.4 系统治疗±盆腔外照射±阴道近距离放疗
适用于初次手术已确定为ⅢA期以上的患者。
6.1 保留生育功能患者需满足的条件
⑴诊断性刮宫病理学检查分化好(G1)的内膜样癌,建议经三级医院的病理学专家评估确认。
⑵增强MRI(首选)或者阴道超声发现病变局限于子宫内膜,影像学检查无其他可疑转移病灶。
⑶没有内分泌药物治疗或妊娠的禁忌。
⑷患者有强烈的保留生育愿望,对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所存在的风险充分知情同意。
来源:中国癌症杂志
作者: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
主编简介
刘继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CSGO)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CGCS)候任主任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分会(CSCCP)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妇科肿瘤学组组长、广东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南方肿瘤临床研究协会妇科肿瘤分子诊疗专业委员会(GO-MTB)主任委员、粤港澳大湾区妇产科医师联盟副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