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骨量偏高是什么意思
陈星佐
副主任医师
三级甲等 中日友好医院
免费咨询

骨量偏高是什么意思

2022-10-21 阅读量:36080

骨量偏高通常是指在单位体积内的骨含量成分增多,骨的成分有无机成分以及有机成分,无机成分通常为矿物质盐,有机成分包括胶原蛋白、纤维蛋白等。

骨量偏高如果是骨的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按照一定的比例升高,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现象,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多数骨密度检查提示的骨量偏高均属于这种情况,不必过度担忧。但如果是骨含量的成分中某一物质突然增高,导致骨量成分失衡,通常为病理表现。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导致病理表现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骨折

骨折并不会直接导致骨量偏高,当然对于一些局部存在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也可以表现出骨量偏高的表现。但在骨折期间补钙过多或者口服一些促进骨愈合的药物,有可能导致骨量偏高。此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骨折部位畸形愈合,还可能会导致骨头脆性增加,容易在外界刺激下再次出现骨折。所以患者骨折后要注意营养物质的均衡补充,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2.骨内钙化作用

创伤性关节炎、骨质增生、骨髓疾病等均可引起骨骼钙化,骨内钙含量的增加会导致骨量偏高,此时需要及时治疗基础疾病,避免导致严重的后果。

3.骨硬化增生

骨质增生是常见的骨硬化增生,和年龄、过度劳损、外伤、体重增加等有关,此外,关节炎、骨肿瘤也可导致骨硬化增生,影像学检查可见骨密度异常升高。会导致增生部位疼痛、关节肿胀、活动受限等,需及时明确病因及时治疗。

骨量偏高除了和以上因素有关外,还有可能是由于骨折愈合期等导致。所以患者在骨量偏高时要及时进行检查,明确骨量偏高的原因。如果是生理性的无需治疗,如果是病理性的,要及时对因对症治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