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有可能会导致失明,但并不绝对。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特征的眼病,其核心机制是眼内压异常升高,超过视神经承受范围,进而损害视神经功能。若未及时干预,持续的高眼压会逐步破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导致视野从周边向中心缩小,最终可能引发不可逆的视力丧失,甚至完全失明。
青光眼的致盲风险与病情类型、发现早晚及治疗依从性密切相关。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眼压急剧升高,可在短时间内造成视力骤降,若未紧急处理,数日内即可失明;而慢性开角型青光眼进展缓慢,早期无明显症状,患者易忽视,待察觉视力下降时,视神经损伤往往已较严重,此时虽可通过治疗延缓病情,但已损失的视力难以恢复。
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是避免失明的关键。定期眼科检查(如眼压测量、视野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青光眼,而药物、激光或手术等降眼压措施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若患者能严格遵循医嘱,长期维持眼压在安全范围,多数人可保留有用视力,避免失明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