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针状骨膜反应是什么意思?怎么引起的?

针状骨膜反应是什么意思?怎么引起的?

2022-11-22 阅读量:33440

针状骨膜反应是指在骨破坏发生时,骨膜的新生骨沿着骨皮质与骨膜间的夏贝氏纤维和走行于其中的垂直血管分布,形成垂直于骨的长轴的放射状的骨膜反应或骨针,也称为放射状骨膜反应。

针状骨膜反应提示病变进展较快,但针状骨膜反应本身并不是肿瘤。通过影像学表现可以将针状骨膜反应分为:竖发征、日光照射征、绒状骨膜征等。

  1. 竖发征:针状骨膜平行分布垂直于骨皮质,类似于头发竖起状,常见于尤文肉瘤。
  2. 日光照射征:针状骨膜向各个方向发散,像“发散的阳光”,常见于骨肉瘤或血管瘤。
  3. 绒状骨膜征:针状骨膜在影像学的表现像“鹅绒”样分布,见于骨肉瘤。

一、病因

  1. 骨的局部病变,如骨折、骨髓炎等。
  2. 也可继发于代谢性骨病、肺性骨病等。
  3. 此外,周围软组织病变,如静脉曲张、骨膜下血肿等,也可引发针状骨膜反应。
  4. 骨发育不良的患者也可能出现针状骨膜反应。

二、症状

通常因恶性肿瘤引起,患者早期可无明显表现,逐渐出现患处的疼痛不适,疼痛感进展较快,同时会伴有患处关节的活动受限。在受到外伤时还会出现病理性骨折等。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明确诊断需要对病变部位行病理性检查。

三、治疗

针状骨膜反应是恶性肿瘤在骨膜处的反应性增生,因此在治疗时应该明确肿物性质,针对肿瘤行手术切除或放疗、化疗等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