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黄芪加一物止汗

黄芪加一物止汗

2023-06-13 阅读量:36080

脾胃是主要的消化食物的器官,脾胃容易出现寒多湿胜的情况,可以使用几种没有毒性的中药泡水喝、代茶饮,坚持一段时间,也有非常好的祛除脾胃寒湿的作用。这个方法以黄芪为主,配合炒白术、炮姜、茯苓、薏米。

1.黄芪: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功能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可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宫脱垂、痈疽等疾病。中医认为气行则水行,湿泄是水湿积聚形成,黄芪能补气,因此具有排湿的功能。利湿一般用生黄芪。

2.白术:白术是中成药和中药汤药的常用配料,用途广泛。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等经。功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可用于治疗脾虚食少,消化不良,泄泻,水肿,自汗,胎动不安。治疗脾胃寒湿一般用炒白术。

3.炮姜炮姜的来源为食用生姜,是生姜的一种加工品。炮姜味辛性热,归脾、胃、肾经。功能温经止血,温中止痛。可用于治疗阳虚失血,吐衄崩漏,脾胃虚寒,腹痛吐泻。

4.茯苓:茯苓是一种药用真菌的干燥菌核,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功能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可用于治疗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5.薏米:薏米就是中药薏苡仁,药食两用。薏苡仁分生薏米和炒薏米,两者功效略有不同。生薏仁药性偏寒,归脾、胃、肺经,功能健脾渗湿、清热利水的功效。擅长利水渗湿、除痹止痛,常用于治疗小便不利、脚气、风湿痹痛。炒薏仁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功能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可用于治疗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赘疣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