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做微创手术时,通常需要在腹部打5个洞,但若肿瘤位置表浅、体积较小,也可能打3-4个洞;介入性微创治疗可能需要打1-2个洞。
肝血管瘤微创手术以腹腔镜手术为主,通过在腹部打孔插入腹腔镜和手术器械进行操作。由于肝脏血液丰富,增加洞口数量有助于多角度观察病灶、控制术中出血,并便于医生灵活操作器械完成切除或消融。例如,部分手术可能采用“五孔法”布局,在脐周及上腹部两侧对称分布小孔,以覆盖整个手术视野。
若肿瘤位置表浅、体积较小,或医生经验丰富,也可能采用3-4个洞的简化方案,但需严格评估出血风险。此外,射频消融术、微波消融术等介入性微创治疗,通常仅需1-2个穿刺点即可完成操作,但这类方法更适用于直径较小的血管瘤。
术后,这些小洞口会进行皮内缝合,通常无需拆线,但若使用不可吸收线,则需在术后7-10天拆线。患者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感染,并遵循医嘱调整饮食和活动,以促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