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是一种睡眠障碍,即睡眠维持困难,通常是由于生活压力大、情绪波动、不良生活习惯、睡眠环境改变等因素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从而导致失眠患者醒来后难以再次入睡。如果症状较轻,未影响到日常生活、学习等,先避免用药,可通过适当的运动、与亲友沟通、调整生活习惯等,逐步缓解症状,改善睡眠时间、睡眠质量。
如果失眠影响了身体健康,甚至导致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则需要及时干预,可遵医嘱用药治疗,需要注意,部分药物说明书中的主要适应症并不适用于失眠的治疗,如某些抗抑郁剂和镇静类抗精神病药物,但这些药物具备治疗失眠的临床证据,可遵医嘱根据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药物包括艾司唑仑、三唑仑、阿普唑仑、劳拉西泮、地西泮等,可以改善失眠患者的入睡困难,增加总睡眠时间。但使用此类药物后,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如日间困倦、头昏、肌张力减低等症状,持续使用后,在停药时可能会出现戒断症状和反跳性失眠。
此类药物有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唑吡坦等,能够治疗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障碍。遵医嘱使用后,产生药物依赖的风险、不良反应比苯二氮䓬类药物低。
如褪黑素缓释片、雷美替胺,属于褪黑素受体激动剂,能够缩短睡眠潜伏期、提高睡眠效率、增加总睡眠时间,可用于治疗以入睡困难为主诉的失眠以及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
褪黑素参与调节睡眠-觉醒周期,可以改善时差变化所致睡眠-觉醒障碍等问题,但使用普通褪黑素治疗失眠尚无一致性结论,因此不将普通褪黑素作为催眠药物使用。
如苏沃雷生,用于治疗成人失眠,可发挥催眠作用的靶点不同于其他催眠药。
部分抗抑郁药物具有镇静作用,在失眠伴随抑郁、焦虑心境时应用较为有效。药物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多塞平、阿米替林)、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米氮平)、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等。
除了上述西药外,也可以遵医嘱服用中成药,如益肾养心安神片等可用于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睡眠效率。
上述用药,需严格遵医嘱使用,如果用药后症状未能缓解,建议及时就医采取进一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