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更年期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23年版)解读

更年期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23年版)解读

2023-08-29 阅读量:38720

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在绝经前后(45~55岁),因卵巢功能衰退引起性激素波动或减少,导致血管舒缩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精神神经异常,出现以月经失调、潮热、出汗、失眠、情绪异常、骨关节肌肉疼痛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症候群,又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称为“绝经前后诸证”、“经断前后诸证”。近日,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组建多学科团队制定了《更年期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23年版)》,妇产医典特邀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俞超芹教授对该指南进行解读。

妇产医典:俞教授您好!近日更年期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23年版)发布。请您介绍一下该指南制定的临床意义以及指南有哪些特点?

俞超芹教授:《更年期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发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湖北妇幼保健院金志春教授牵头,联合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以及循证医学方面的专家共同参与制订。

更年期综合征在绝经前后的女性群体中发生率较高,通常以月经紊乱以及一系列更年期症状为临床表现,如阵发性汗出、失眠、烦躁易怒等,对女性的生活质量及家庭和谐均会造成影响。绝经后,随着雌激素水平的下降,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以及肿瘤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从普通大众到部分医疗工作者对更年期综合征以及绝经激素治疗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普遍较低,因而也对绝经激素治疗等方法存在担忧。中医药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规范性亟待提升。因此,更年期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的制定与发布在规范医疗行为,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大众认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该指南具有三大方面的特点:第一是将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法取长补短,进行了良好的融合;第二,实用性、可操作性强,指南针对不同层级的医生所关注的临床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推荐;第三,兼顾并发症的治疗,针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临床常见的并发症给予了非常严谨的推荐。

妇产医典: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证型有多少种?临床医生应如何辩证施治?

俞超芹教授: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并不完全相同。中医将更年期综合征分为四种证型:肾阴虚证、肾阳虚证、肾阴阳两虚证和心肾不交证。

肾阴虚型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突出,常见的症状如阵发性烘热汗出、五心烦热、舌红苔少、便秘、脉细数等。肾阳虚型患者的症状同样比较典型,如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大便溏薄等;肾阴阳两虚型通常表现为阵发性轰热汗出、汗出后恶风怕冷;心肾不交型患者临床上以失眠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心烦、腰膝酸软、手脚心热、大便干结等。

对于不同证型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应根据其临床症状进行辨证用药,如果患者为肾阴虚型,应滋补肾阴为主,不应使用温补肾阳为主的药物,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进一步加重其更年期相关症状。

妇产医典: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有哪些优势?在应用药物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俞超芹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实际上是取长补短。西医对于更年期综合征常用的绝经激素治疗在改善更年期症状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但一些患者在使用激素类药物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乳房胀痛、烦躁易怒等副作用,在西医治疗的同时配合中医中药进行辨证用药,可以减轻副作用,达到1+1大于2的治疗效果。此外,对于存在绝经激素治疗禁忌证和慎用情况的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乳腺增生),可以采用中医中药治疗以改善其临床症状。

无论是绝经激素治疗还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均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用药。如果患者存在绝经激素治疗的禁忌证,则给予中药或中成药治疗;如果患者存在慎用情况,用药的同时应加强随访,关注患者子宫内膜情况和乳腺等情况;60岁以上或绝经10年以上的女性不推荐启用绝经激素治疗;在中医药治疗的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证型,进行辨证用药,避免用药不对证,影响治疗效果。

研究显示,通过中医辨证施治,联合西药治疗,往往较单纯西药疗效更优。对于肾阴虚证者可以使用经方汤剂也可以使用中成药,中成药包括经典的六味地黄丸和左归丸等,阴虚火旺者可以使用知柏地黄丸。肾阳虚证者,可以使用右归丸、金匮肾气丸。肾阴阳两虚证者可以使用二仙汤,二仙汤是由现代中医名家张伯讷教授研制,其疗效受到大家的广泛认同。心肾不交证者可以使用黄连阿胶汤。

妇产医典:对于更年期综合征常见症状及并发症(睡眠障碍、情绪障碍),如何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俞超芹教授:在更年期综合征患者中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而睡眠障碍的患者往往还存在一些心理问题,临床中对于此类患者,可以根据其睡眠障碍及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选择治疗方式,程度较轻的患者推荐中药治疗和适当的心理疏导,如治疗效果不佳,可联合西药治疗,首选短、中效的苯二氮䓬类受体激动剂、褪黑素受体激动剂或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物。

对于更年期情绪障碍的患者,中医中药针对烦躁易怒、情绪低落等症状具有良好的疗效;中医适宜技术针灸、耳穴等辅助治疗方法对于改善情绪障碍也具有一定的疗效。指南中推荐给予中药汤剂、中成药联合认知行为干预。需要注意的是,中医中药以及中成药均可作为基础治疗方法,严重的情绪障碍甚至已经发展为抑郁症的患者,需要到神经内科等科室就诊并联合抗抑郁治疗。

妇产医典:最后,请您谈一谈临床医生在诊治患者的过程中应如何正确应用该指南?

俞超芹教授:尽管指南遴选出22个临床问题,并最终纳入了9个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但在实际临床中大家可能会遇到一些疾病情况更为复杂的患者,因此,在应用指南时应遵循指南而不拘泥于指南。对于中医药治疗的使用,应掌握不同证型患者的临床特点,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进行辨证用药,在指南推荐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总而言之,在实际诊疗工作中应遵循指南提出的治疗原则,并灵活应用指南的推荐建议。

[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未注明来源为“转载”,版权均归巢内网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巢内网”。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