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萎缩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细胞数量减少或者是肝脏体积缩小、肝脏的结构功能发生明显的改变的肝脏疾病。
引起肝萎缩的原因很多,比如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导致肝细胞坏死、肝脏体积缩小,造成肝萎缩;另外,慢性消耗性疾病导致体内能量不足,肝细胞的能量供应减少,也会引起肝细胞坏死,体积变小,造成肝萎缩;此外,肝脏肿瘤、囊肿或者是其他原因导致肝脏淤血时,会使肝细胞数目减少,肝脏体积变小,也会造成肝萎缩等。
肝萎缩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极度乏力、恶心、呕吐、腹胀、肝区不适、厌油腻等,出现上述症状时需要尽早就医,进行CT检查、腹部拍片检查和超声检查及肝功能化验检查等,根据检查结果在医生的指导下尽早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另外,肝萎缩需要与慢性肝炎、肝硬化、血吸虫病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炎等肝脏疾病进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