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获部委科研基金2项,医院科研基金2项,医学会教改项目1项。国家级发明专利 1项。在幽门螺杆菌对克拉霉素耐药基因的检测中,证实了ASP-PCR方法检测的可靠性。在国内首先提出炎症性肠病伴发噬血细胞综合征(HLH)与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感染和免疫抑制剂使用有关。在胃液荧光光谱对胃癌诊断价值的研究中,课题组成员国内外率先证实了色氨酸在荧光光谱中的关键作用。专业特长:上消化道疾病,消化道营养学,包括胃癌,食管癌,胃食管反流病,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等,擅长内镜下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包括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内镜黏膜下挖出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 ESE),多环黏膜切除术 (multiband mucosectomy, MBM) ,超声内镜等。
中医学博士,北医三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 2012年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五批高层次中医临床骨干人才培养项目,即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师承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名老中医姜良铎教授,深入研究“从态论治”学术思想。2015年北医三院中医科学科后备人选。擅长运用《黄帝内经》思想、中医经方理论、药针配合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药物调和、针灸调控等多种方法,从状态综合治调疾病。对不明原因发热、关节疼痛(网球肘、肩周炎、腱鞘炎、坐骨神经痛)亦有良效。
北大医学部临床医学博士毕业,副主任医师,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剖宫产术后再孕并发症的诊断处理,妇产科超声,产前筛查,妇科常见疾病得处理。尤其胎盘植入和瘢痕妊娠的监测及临床处理。
1993年7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专业毕业后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医科从事临床、教学工作。2001年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获硕士学位。2001年5月至2002年5月在日本千叶医疗生命科学综合病院,进修运动医学及中医药学现代研究。2009年到2012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获针灸学博士学位,2013年晋升为主任医师。 针灸推拿治疗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疾病,擅长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颈肩综合征,网球肘,骨质增生等运动系统疾病,以及神经衰弱,中风,面神经麻痹,头痛等神经系统病症和不孕不育、男科等疾病,尤其擅长运用中医推拿、气功、中药手段对老年人,慢性病人及亚健康人群进行保健指导及康复治疗。
博士,主任医师,介入血管外科党支部书记,硕士生导师。主持 “肺血栓栓塞(PTE)队列建设“,中关村精准医学基金会,2020;参与 “症状性主动脉夹层(B型)复杂弓部病变的处理” ,吴阶平基金, 2016;主持“外周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MicroRNA表达谱研究”,北医三院青年骨干基金,2010;参与“介入联合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门静脉血栓形成”,北医三院临床重点基金,2008。专业特长:1、下肢动脉硬化闭塞;2、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3、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4、胸腹主动脉瘤;5、肝胆肿瘤介入治疗。
李欣,博士。毕业院校:北京大学医学部。专业:外科学。技术职称:副主任医师。专业特长:1、甲状腺癌诊断及规范的精细化手术治疗(初治甲状腺癌的微小切口规范性手术;复发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甲状腺癌初次不规范手术肿瘤残留的挽救治疗及侵犯周围组织器官的疑难手术)。 2、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微创美容手术。3、甲状旁腺相关疾病的手术治疗。4、腹壁疝的微创治疗。中国医学教育协会头颈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乳甲肿瘤分会青年委员;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甲状腺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
医学博士。毕业院校:北京大学医学部。专业:脊柱外科。技术职称:主任医师。导师资格:硕士研究生导师 。专业特长:主要从事脊柱外科临床工作,擅长颈椎外科,在复杂疑难的各型颈椎病、颈椎损伤及颈椎畸形的手术治疗方面,特别是颈椎椎弓根钉技术应用方面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在胸椎管狭窄症、严重腰椎滑脱、腰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面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内外率先开展可视化小切口微创减压固定融合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及腰间盘突出症,取得良好效果。工作经历:1983年-1989年,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系 1997年-2001年,在职完成了临床博士训练,获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2002年获日本小儿骨科学会奖学金资助,参加日本小儿骨科学会年会,会后受邀赴日本大阪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日本京都市立医院以及日本京都八幡中央医院参观学习交流。 2005年,获日本脊柱外科学会"日中颈椎外科奖学金"资助,参加日本脊柱外科学会年会,并赴日本东京大学及日本东北大学两所大学的医学部附属医院骨科短期参观学习和交流颈椎外科专门知识。 2005年下半年,获国际内固定学会(AO International)奖学金资助,赴美国丹佛脊柱疾病中心,脊柱教育与研究所学习进修颈、腰椎疾病的手术治疗。 2011年7月,赴新加坡国立中央医院短期学习交流。 2011年11月,赴菲律宾宿雾崇华医院进行短期学习交流。 1989年-1994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外科、骨科住院医师 1994年-2001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治医师 2001年-2008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2008年-至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医师。科研工作:2005.院级,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种子基金,交感神经在高位脊髓损伤后继发性水电解质紊乱发生中的作用。1994.部级,卫生部,卫生部项目,颈脊髓损伤合并水钠代谢紊乱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