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铁结合力偏高通常提示转铁蛋白合成增加或铁储备不足,常见于缺铁性贫血早期。其重要性在于可能反映潜在铁缺乏风险,需结合血红蛋白、铁蛋白等指标综合判断。解决方案包括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必要时调整饮食或补充铁剂,并定期监测。
2023年10月16日的“妇女健康云讲堂”主要围绕围绝经期骨质疏松与营养的专题展开的。山东省妇幼保健院妇科郎芳芳主任进行了会后的总结:由于更年期人群的骨量丢失增多,因为更容易产生骨质疏松等问题,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给予保健措施,减轻其骨质疏松的程度。
前壁胎盘本身不会直接影响顺产速度,分娩快慢主要取决于宫缩强度、胎儿位置和产道条件。前壁胎盘的重要性在于其位置可能增加前置胎盘风险,需产检监测。解决方案是定期产检,确保胎盘位置正常,同时保持良好产力,必要时遵医嘱选择分娩方式。
1、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的典型临床症状是什么?2、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的诊断方法有哪些?3、FRAX可以有效预测骨质疏松的风险吗?4、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绝经激素治疗?
孕初期通常可以同房,但需谨慎。关键在于避免剧烈动作或压迫腹部,以防流产风险。重要性在于保护胎儿稳定发育,减少不必要的压力。解决方案是咨询医生,根据个人健康状况调整,选择舒适体位,并注意双方感受,确保安全愉悦。
山东省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肖艳,围绕“骨质疏松与补钙”的的主题进行了细致的讲解。讲解内容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1、骨质疏松概论;2、如何合理补钙。
乳头颜色变深主要是由于黑色素细胞活跃和激素影响,尤其在青春期、孕期或日晒后更明显。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无需过度担心。若颜色突然变化或伴有异常,建议咨询医生排除潜在问题。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刺激即可。
山东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张月存,围绕“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防治专家共识”的主题进行了细致的讲解。讲解内容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1、骨质疏松症现状、专家共识及绝经的分期;2、围绝经期或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诊断;3、骨折风险评估;4、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防治选择。
浸润性癌症不一定是晚期,它指癌细胞已突破基底膜侵入周围组织。早期浸润性癌症可能仅限于局部,而晚期则指扩散至远处。明确分期对治疗方案和预后至关重要。建议及时就医,通过影像学、病理检查等评估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计划。
2023年10月16日的“妇女健康云讲堂”主要围绕围绝经期骨质疏松与营养的主题进行的,山东省妇幼保健院妇科郎芳芳主任进行了开幕式致辞。
眼睑黄斑瘤是脂质沉积引起的皮肤病变,可能与高血脂相关。治疗需先控制血脂,必要时手术切除。早期干预可预防心血管风险,改善外观。建议咨询皮肤科或眼科医生,结合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管理,制定个性化方案。
2023年10月12日,“为学论道”论坛上,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的周亚丹副主任进行了相关授课,授课主题为“绒毛膜下血肿的孕期管理”。
止痛片吃多了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可能危及生命。日常使用止痛片时,应严格遵循医嘱或说明书剂量,避免自行增减或长期使用。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出现不适立即停药并就医。同时,尽量选择非药物方法缓解疼痛,如热敷、休息或物理治疗,减少对止痛片的依赖。
2023年9月28日,“为学论道”论坛上,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的张冬梅主任进行了相关授课,授课主题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
B超看胎儿大小主要通过测量头围、腹围、股骨长等指标,与孕周标准对比判断。这有助于评估胎儿发育是否正常,及时发现生长迟缓或过大等问题。若发现异常,需遵医嘱进一步检查或调整孕期管理,确保母婴健康。
2023年10月9日,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的阎昱辰老师进行授课主题为“病例诊疗经验分享”。
怀孕5个月应注重补充蛋白质、钙、铁及DHA,如瘦肉、鱼类、牛奶、绿叶蔬菜等,以支持胎儿器官发育和骨骼生长。这些营养素对大脑和视力发育至关重要。建议均衡饮食,必要时咨询医生补充营养剂,确保母婴健康。
2023年9月25日,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的杜鑫老师进行授课主题为“国外生殖医学领域文献解读”。
甲状腺结节二类是指超声检查显示的良性结节,恶性风险极低。其重要性在于可排除恶性可能,减轻患者焦虑。建议定期随访超声检查,无需特殊治疗,但需注意观察结节大小变化,如有不适及时就医。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过度担忧。
2023年9月18日,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的张全老师进行授课主题为“女性生育力保护ART云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