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疱疹不是真菌感染,而是一种与过敏反应、精神压力、局部刺激等因素相关的皮肤炎症性疾病。
尽管汗疱疹的症状如手掌、足底出现密集小水疱,伴瘙痒或灼痛感,易与手癣(真菌感染)混淆,但二者病因及治疗方式存在本质差异。
汗疱疹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证实其与皮肤屏障功能异常、接触镍或铬等金属过敏、长期精神紧张或过度疲劳密切相关。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提示免疫系统异常可能参与发病。真菌感染则由皮肤癣菌等微生物直接侵入皮肤角质层,通过分解角质蛋白获取营养并繁殖,导致炎症反应。
临床鉴别可通过真菌镜检或培养实现。汗疱疹患者的皮损部位通常无法检测到真菌,而手癣患者可明确观察到菌丝或孢子。治疗上,汗疱疹以抗炎、止痒为主,常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严重者需口服抗组胺药;真菌感染则需外用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乳膏)或口服伊曲康唑等系统性药物。
预防汗疱疹需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减少精神压力;而预防真菌感染则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共用毛巾、鞋袜等物品,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