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经母乳获得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一)

经母乳获得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一)

2022-04-07 阅读量:36080

编者按:目前对母亲CMV血清学阳性的早产儿如何选择喂养方式,仍未达成共识,且国内尚未见相关研究报道。今天分享一篇经母乳获得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本文分为多个部分,点击系列文章列表,阅读全文。

系列文章列表:

经母乳获得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二)
经母乳获得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三)

本文引用格式:孟佳,曹云,俞蕙,等.出生体重小于等于1500g的早产儿经母乳获得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7,20(06):427-432.DOI:10.3760/cma.j.issn.1007-9408.2017.06.005

孟佳 曹云 俞蕙 胡晓静 周琦 李丽玲作者单位:20110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孟佳、曹云、胡晓静、周琦、李丽玲),感染传染科(俞蕙)

通信作者:曹云,Email:yuncao@fudan.edu.cn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早产儿(出生体重小于等于1500g)经母乳获得性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的发生情况。

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5年10月至2016年7月收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NICU)的出生体重小于等于1500g、母体CMVDNA阳性的、行母乳喂养的早产儿。收集这些早产儿的母乳及尿标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CMVDNA,并收集和分析这些早产儿的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秩和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共60例母乳CMVDNA阳性的早产儿纳入本研究。其中19例(31.7%)发生经母乳获得性CMV感染(感染组),41例(68.3%)未发生(非感染组)。感染组母乳平均CMV病毒载量、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均高于非感染组[病毒载量:3.76(3.18~4.50)与3.47(3.00~4.88)Log10拷贝/ml,Z=-2.042;出生胎龄:(30.4±2.1)与(28.4±2.3)周,t=3.175;出生体重:1290(750~1500)与1110(575~1480)g,Z=-2.837],接受输血的病例数少于非感染组[5/19与56.1%(23/41),χ2=4.6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19例患儿发生感染的中位时间为92(28~164)d。

(2)感染组中,6例症状性感染患儿的感染日龄显现出小于无症状患儿(13例)的趋势,但该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72±34)与(97±28)d,t=-1.710,P>0.05]。

(3)感染组19例患儿中,4例(21.1%,4/19)存在明显靶器官损害和(或)血IgM阳性,给予缬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2例临床表现为轻度肝功能损害或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儿未予抗病毒治疗。对这6例患儿随访1~6个月,发现他们的血常规、生化及眼底检查结果均恢复正常。

结论

本研究CMVDNA阳性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出生体重小于等于1500g)经母乳获得性CMV感染发生率为31.7%(19/60),未见严重感染病例。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感染;传染性疾病传播,垂直;母乳喂养;婴儿,早产

基金项目:美国中华医学基金(14-194)

母乳是早产儿的最佳营养品。母乳喂养可改善早产儿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改善近期及远期预后[1-3]。经母乳获得性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是早产儿生后获得性CMV感染最主要方式[4]。研究表明,早产儿经母乳感染CMV后,部分可出现临床症状,极少数有重症感染表现[5]。CMV多在产后数天分泌进入母乳,病毒载量在产后2周逐渐升高,4~6周达高峰,之后开始下降,12周后基本消失[6]。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生命早期免疫系统尚不成熟,应重视这一时期CMV感染问题。目前对母亲CMV血清学阳性的早产儿如何选择喂养方式,仍未达成共识[7],且国内尚未见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早产儿(出生体重小于等于1500g)经母乳获得性CMV感染的发生情况。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收集2015年10月至2016年7月收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NICU)的早产儿。纳入标准需同时满足以下3项:(1)生后72h内入院;(2)出生体重小于等于1500g;(3)同意母乳喂养。排除符合以下任一条件者:(1)先天性CMV感染;(2)先天性消化道畸形。

作者:孟佳,曹云,俞蕙,等

来源: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参考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