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子宫颈腺癌分类及特征简述(三)

子宫颈腺癌分类及特征简述(三)

2022-02-11 阅读量:36080

编者按:宫颈腺癌(endocervicaladenocarcinoma,EA)约占所有宫颈原发肿瘤的25%。约85%的宫颈腺癌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关;其中最常见的是普通型宫颈腺癌。非HPV相关的宫颈腺癌亚型近年来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今天分享一篇张师前老师的子宫颈腺癌分类及特征简述的文章,本文分为多个部分,点击系列文章列表,阅读全文~

系列文章列表:

子宫颈腺癌分类及特征简述(一)
子宫颈腺癌分类及特征简述(二)
子宫颈腺癌分类及特征简述(四)

胃型腺癌高分化谱系即所谓微偏腺癌(minimal deviation adenocarcinoma,MDA),低分化谱系即恶性腺瘤;有时可以同时出现。纯粹的微偏腺癌可能会诊断不足,其形态学较为温和;由于至少肿瘤局灶有典型恶性肿瘤细胞,因此应广泛、充分取材。IECC不建议对胃型腺癌进行分级,即使“高分化”表现的肿瘤也有侵袭性;因此建议将胃型腺癌统一视为高级别。

胃型腺癌中p16一般为阴性、或局灶阳性,但高达8.5%的病例可表现为HPV相关肿瘤中典型的弥漫强阳性。高达52%的病例可见p53表达异常,而ER、PR一般阴性。CK7一般阳性,50%的病例可以表达肠型分化标记CK20、CDX2,多为局灶性。PAX8一般阳性(68-80%),可用于和胰胆管来源肿瘤的鉴别。胃型腺癌的前驱病变有颈管腺体小叶状增生(lobularendocervicalglandularhyperplasia,LEGH)、非典型颈管腺体小叶状增生、胃型原位腺癌。但进展为胃型腺癌的几率尚不清楚。

纯粹的胃型腺癌HPV阴性。偶有少许HPV相关特征、并类似胃型腺癌的病例表现为HPV阳性,这说明HPV相关腺癌和胃型腺癌之间有一定的形态学重叠。胃型腺癌化疗耐药,容易出现盆腹腔播散。大部分患者为进展期,相比I期普通型宫颈腺癌的5年生存率96%,胃型腺癌仅为62%。全部分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32%。

2.中肾管癌

WHO将子宫颈的中肾管癌定义为发生于中肾管残余的肿瘤;而IECC则是指该组肿瘤无或极少HPV相关腺癌特征、呈多种方式混合生长(导管状、管状、乳头状、条索样、其他),管腔内有类似中肾管残余的嗜酸性物。

中肾管癌占宫颈腺癌不足1%;发病年龄平均50岁。临床表现为阴道流血、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肿瘤常位于宫颈侧壁或后壁,可出现深部浸润并侵及宫旁组织。也可表现为无明确肿物、但宫颈弥漫增厚或呈“桶型”表现。目前对于中肾管癌尚无公认的分级方案。

免疫组化,中肾管癌表达CK、calretinin、vimentin、CD10,不表达ER、PR、CK20、CEA。PAX8及HNF-1β一般阳性。GATA3是中肾管残余和增生的有力标记物。有报道称女性上生殖道中肾管样癌TTF-1阳性,但宫颈肿瘤中较少阳性。P16为阴性或局灶阳性。约30%的病例表达AR及inhibin。目前认为该肿瘤发生于中肾管残余,为HPV阴性肿瘤。肿瘤极具侵袭性。某些形态学特征可能意味着预后更差,如实性、梭形表现。远期复发及转移也有报道。

3.透明细胞癌

按照WHO定义,透明细胞癌是指主要由透明细胞或靴钉样细胞构成、结构呈实性、管状囊性和/或乳头状的宫颈腺癌;IECC中的透明细胞癌则认为透明细胞癌HPV相关特征缺失或极少,细胞呈多形性、高度非典型、细胞核相对均一,结构呈实性、乳头状和/或管状囊性。透明细胞癌在宫颈腺癌所占比例不足5%;IECC研究中所占的比例为3%。该肿瘤可以为偶发,也可与已烯雌酚暴露有关。

有一项对已烯雌酚暴露患者进行40年的随访研究表明:患者发生透明细胞癌的累积风险为1/750;统计学指标调整后该风险为1/520。透明细胞癌发病年龄呈双峰特征:已烯雌酚相关透明细胞癌罕见,发病年龄峰值为19岁;散发性肿瘤的发病年龄宽泛,自儿童期至绝经后均可出现。临床上,已烯雌酚相关透明细胞癌一般位于宫颈管内、或阴道上三分之一;散发性肿瘤则多见于宫颈管,具体表现类似普通型宫颈腺癌。最常见症状为阴道流血和/或排液,伴息肉状或溃疡型质脆肿物,最大径可达4cm;或表现为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

免疫组化,透明细胞癌一般表达CK7、PAX8、HNF-1β、napsinA。P16及p53也可有阳性表达或阴性,CD10、ER、PR一般阴性。CEA阴性,这一点可用于透明细胞癌和胃型腺癌的鉴别。透明细胞癌目前还无已知的前驱病变。该肿瘤为HPV阴性肿瘤。分期较早的透明细胞癌预后极好,而进展期者则在2-3年内出现复发,一般伴有盆腔淋巴结受累。

4.子宫内膜样癌

WHO定义,宫颈的子宫内膜样癌是指发生于宫颈、但形态学具有子宫内膜样特征的腺癌;IECC研究则是指HPV相关特征缺失或极少、至少局灶有细胞立方状、细胞核假复层、无异型性或最多为中等程度异型性的低级别子宫内膜样腺体,可伴或不伴鳞化及子宫内膜异位。

在IECC出现之前,缺乏宫颈子宫内膜样癌的诊断标准,因此文献中报道的发生率具有较大差异。严格评估与HPV的关系后,目前认为该组肿瘤仅占宫颈腺癌的1.1%,极为罕见。临床表现与宫颈普通型腺癌相似,多为阴道流血或排液,可见外生性或溃疡性肿物,有时也无症状。该肿瘤罕见,近期才有精确的形态学诊断标准,免疫组化表现所知甚少。免疫表型可能类似子宫内膜的子宫内膜样腺癌。IECC中的研究病例均为HPV阴性。目前推测,真正的宫颈子宫内膜样癌发生于子宫内膜异位症。

作者:张师前

来源:张师前公众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