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颈动脉狭窄——缺血性脑卒中的“隐形杀手”
于垚
副主任医师
三级甲等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免费咨询

颈动脉狭窄——缺血性脑卒中的“隐形杀手”

2025-11-26 阅读量:1125

缺血性脑卒中占所有脑卒中的七成以上,而颈动脉狭窄是其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颈动脉作为脑部供血的 “主干道”,其狭窄程度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直接相关。当颈动脉狭窄超过 50%,脑部血流灌注会明显下降,脑组织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不仅影响神经功能,更大大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颈动脉狭窄的核心原因,斑块堆积使血管管腔变窄,脑部供血不足,一旦斑块脱落形成血栓,便会堵塞脑血管,引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这类疾病早期症状隐匿,常被忽视,等到出现头晕、肢体麻木、言语不清等症状时,往往已造成不可逆的神经损伤。因此,针对颈动脉狭窄的早期干预至关重要。

临床中,颈动脉狭窄的治疗需遵循 “早发现、早干预” 原则。除了颈动脉超声等筛查手段的普及,药物治疗是贯穿全程的核心方案。除了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基础疾病,合理使用抗血小板、改善循环的药物是关键手段。

盐酸沙格雷酯片在临床中表现突出,其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既能减少斑块形成与脱落的风险,又能优化脑部供血。对于轻中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安步乐克可单独或联合其他药物使用,延缓血管狭窄进展;对于术后患者,其能辅助预防血栓形成,提升治疗效果。

与传统药物相比,盐酸沙格雷酯安全性较高,在有效发挥药效的同时,对胃肠道等不良反应较小,更适合长期服用。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也能有效降低复发率,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血管保护。配合健康生活方式,药物干预能显著降低颈动脉狭窄向缺血性脑卒中发展的概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