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心监护一般从怀孕32-34周开始进行。
对于大多数孕妇而言,常规胎心监护建议从孕晚期32-34周开始,这一时期胎儿发育相对成熟,监护结果更能反映胎儿在宫内的真实状况。对于存在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胎儿生长受限等高危因素的孕妇,医生通常会建议提前至28-30周开始监护,以更密切监测胎儿情况。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既往有不良孕产史或胎儿出现异常情况,医生会根据个体具体情况调整监护开始时间和频率。每次胎心监护通常持续约20分钟,通过记录胎儿心率和胎动情况评估胎儿宫内状态。进入孕晚期后,随着胎儿发育和临近分娩,可能需要增加监护频率,以确保胎儿安全。
孕妇在进行胎心监护前应保持正常饮食和作息,避免空腹或过饱状态,监护期间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同时注意胎动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并按照医嘱定期产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确保母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