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疼的原因包括中医病因(肾虚、寒湿侵袭、瘀血阻滞、气血不足)和西医病因(腰肌劳损、腰椎病变、骨质疏松),具体分析如下:
1.肾虚:肾主骨生髓,肾虚则腰部失养,出现酸软疼痛。肾阴虚多伴潮热盗汗,肾阳虚则畏寒肢冷、乏力。
2.寒湿侵袭:外感风寒湿邪,阻滞腰部经络气血,引发胀痛或冷痛,遇寒加重,得温缓解。
3.瘀血阻滞:跌打损伤或久病入络,导致局部瘀血停滞,疼痛如刺,固定不移,夜间加重。
4.气血不足:久病体虚或劳倦过度,气血亏虚不能濡养筋脉,出现隐痛、乏力,劳累后加剧。
1.腰肌劳损:长期姿势不良、过度劳累导致腰部肌肉慢性损伤,表现为酸痛,活动后加重,休息缓解。
2.腰椎病变:如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发放射性疼痛,伴下肢麻木、无力。
3.骨质疏松:多见于老年人,骨密度降低导致腰背疼痛,易伴骨折风险。
若腰疼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以肾阴虚为例,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左归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其中,左归丸通过滋阴补肾、填精养血,可有效改善肾阴虚引起的多种症状,如腰膝酸软疼痛、潮热盗汗、口干咽燥、燥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