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间歇性跛行有什么症状

间歇性跛行有什么症状

2025-08-06 阅读量:3119

间歇性跛行是下肢动脉供血不足的典型表现,很多人可能在生活中遇到过,但没意识到这是一种疾病的信号。简单来说,它就是走路的时候腿会疼,休息一会儿就好,再走又会疼,就像 “走走停停” 一样。​

具体来说,最常见的症状是走路一段距离后,小腿会出现疼痛、酸胀、发沉或者抽筋的感觉。这种疼痛不是尖锐的刺痛,更多是一种持续性的胀痛或酸痛,让人不得不停下来休息。休息 3-5 分钟后,疼痛会明显减轻甚至消失,这时候可以继续走路,但走同样的距离或者稍短一点距离,疼痛又会再次出现。​

当然,疼痛的位置也不一定都在小腿,有时候可能出现在大腿或者臀部。这主要取决于动脉堵塞的位置,如果是供应小腿的动脉堵塞,疼痛多在小腿;如果是供应大腿或臀部的动脉堵塞,疼痛就可能出现在相应的部位。比如有些人走几百米后,会感觉大腿前面或者臀部疼,休息后缓解,这也是间歇性跛行的表现。

刚开始出现这种情况时,能走的距离可能比较长,比如一两千米才会疼,这时候很多人可能觉得是 “年纪大了腿脚不好”,没太在意。但随着病情进展,能走的距离会越来越短,可能从几百米变成几十米,甚至走到家门口就疼得受不了,这说明下肢动脉的堵塞在加重,供血越来越差。​

除了疼痛,在走路时还可能伴有下肢乏力、沉重的感觉,就像腿上绑了沙袋一样,抬不起来。而且下肢可能会比平时凉一些,摸起来温度偏低,这是因为供血不足,局部血液循环差导致的。​

需要注意的是,间歇性跛行和其他腿部疼痛不一样。比如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可能在走路开始就疼,而且休息后缓解不明显,还可能伴有关节肿胀、僵硬;而腰椎问题引起的腿疼,可能会伴有麻木、放射性疼痛,咳嗽、弯腰时疼痛会加重。间歇性跛行的特点就是和走路密切相关,“走则痛,停则缓”。​

如果你出现了这样的症状,可别不当回事,这往往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早期信号。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会继续发展,可能会出现不走路也疼的情况(也就是静息痛),甚至出现下肢溃疡、坏死。​

这时候应该尽快到血管外科就诊,医生会通过简单的触摸足背动脉搏动、下肢血压测量,以及下肢动脉超声、CT 血管造影等检查,明确动脉堵塞的情况。​

在日常生活中,出现间歇性跛行后,要注意不要因为疼就完全不走路,适当的步行锻炼反而有好处。可以每天坚持散步,每次走 10-15 分钟,逐渐增加运动量,这样能促进下肢侧支循环的形成,改善供血。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出现疼痛就及时休息。同时,要坚决戒烟,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这些都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

治疗方面,医生会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制定方案。除了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也是重要的一环,比如使用盐酸沙格雷酯片等药物,可以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增加供血,从而缓解间歇性跛行的症状,让能走的距离变长。如果病情严重,可能还需要进行手术或介入治疗,疏通堵塞的血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