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一般3-7天结束。
月经周期中,经期作为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与出血的阶段,其持续时间受多种生理因素调节。从子宫内膜的生理变化来看,当卵巢排卵后未发生受精及着床时,黄体退化导致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骤降,子宫内膜失去激素支持后开始脱落,形成月经。这一过程通常持续3-7天,与子宫内膜的厚度、血管分布及激素水平变化密切相关。
个体差异是影响经期长度的另一重要因素。部分女性因子宫内膜较薄或激素水平波动较小,经期可能缩短至3天左右;而子宫内膜较厚或激素水平下降缓慢者,经期可能延长至7天。此外,年龄、生育史、生活方式及健康状况也会影响经期长度。例如,青春期女性因生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经期可能不规律;围绝经期女性则因卵巢功能衰退,经期可能出现延长或缩短。
若经期持续时间明显偏离3-7天的正常范围,可能与内分泌失调、子宫内膜病变或子宫肌瘤等病理情况有关。如经期短于2天或长于8天,或伴有经量异常、痛经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