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春节假期已经结束了,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最新一期的指南更新。汇集最新鲜出炉的国内外神经学领域发布的新指南和共识(按时间顺序),请各位小伙伴查收~
神经内科2025ACNS指南:新生儿连续脑电图监测的适应证
新生儿癫痫发作通常提示急性神经损伤,需要紧急诊断和管理。连续脑电图(cEEG)监测越来越多地用于癫痫发作新生儿的管理。对于疑似癫痫发作、癫痫发作高风险或明确癫痫发作的新生儿,可以从cEEG中获得哪些临床相关信息,以及在各种情况下使用cEEG进行预后,仍然存在争议。《2025ACNS指南:新生儿连续脑电图监测的适应证》使用了美国临床神经生理学会(AmericanClinicalNeurophysiologySociety)的结构化临床指南制定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并于2025年1月1日发布。该指南主要提出了新生儿连续脑电图监测的适应证,并且建议在新生儿中使用cEEG,以提高临床疑似癫痫发作的癫痫发作诊断的准确性。
2025意大利意见书:直接抗病毒药物与抗凝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自然史在引入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DAAS)后发生了变化。筛查计划正在进行中,以实现世界卫生组织到2030年消除HCV的目标,大多数感染者都有资格接受治疗。考虑到HCV感染者的心血管风险增加以及DAAs的代谢途径,与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发生药物相互作用(DDIs)并不罕见。意大利抗凝诊所联合会于2025年1月2日发布了《2025意大利意见书:直接抗病毒药物与抗凝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在没有临床试验的情况下,根据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的最佳现有证据,结合止血和血栓形成领域的临床经验,提供建议,以处理使用DAAs的患者同时接受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时的药物相互作用问题。
2025国际共识指南:神经肌肉疾病中糖皮质激素相关并发症的管理
患者在治疗免疫介导和炎症性神经肌肉疾病期间,通常会出现与糖皮质激素(GC)相关的不良反应和风险。对并发症的管理存在广泛差异。国外神经内科相关专家小组制定了《2025国际共识指南:神经肌肉疾病中糖皮质激素相关并发症的管理》,并于2025年1月3日发布。该指南就一般护理、GC患者监测、骨质疏松症预防、疫苗接种、感染筛查和肺孢子虫肺炎预防达成了共识,还强调了对GC相关并发症的多学科管理方法。
迷走神经刺激治疗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的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抗癫痫协会于2025年1月12日发布了《迷走神经刺激治疗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的中国专家共识》。儿童患者在迷走神经刺激(vagusnervestimulation,VNS)适应证、术前评估、术后程控等多方面较成人存在一定差异。国内多个相关领域专家组成专家共识小组基于德尔菲法(Delphimethod)提出并验证一系列基于证据的推荐意见,以进一步推进VNS治疗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个体化、规范化治疗决策。
失眠中西医结合康复临床实践指南
失眠(症)是指在足够睡眠机会的前提下,反复出现入睡困难、早醒、睡眠表浅及睡眠质量呈低中水平的一种或多种症状,已被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11版(ICD-11)视为一项独立的疾病。我国普通人群的失眠症发病率达到了15%。中西医结合相关专家组于2025年1月12日发布了《失眠中西医结合康复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适用于各级医疗和康复机构的医师及康复治疗师,推荐意见的目标人群为患有失眠症或失眠严重程度量表(ISI)评分大于等于14分,且症状持续时间达到3个月的成年人群,无论是否有其他合并症。
颈动脉狭窄中医诊疗指南(2024版)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其狭窄程度越严重,卒中风险越高、病情越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及优化药物治疗(optimalmedicaltherapy,OMT)是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治疗方式。OMT的核心药物是他汀类,但目前改善狭窄的疗效尚不满意,且存在一定副作用,尤其对于老年人、体重低、肝肾功能异常、有药物不良反应史者副作用风险较大。因此,临床迫切需要进一步改善OMT的治疗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颈动脉狭窄中医诊疗指南项目组于2025年1月14日发布了《颈动脉狭窄中医诊疗指南(2024版)》。中医药治疗颈动脉狭窄具有独特疗效,且已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与临床试验研究成果。
2025ECTRIMS/EBMT建议: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硬化症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是多发性硬化症(MS)复发形式的一种治疗选择,这些复发形式对疾病修正疗法(DMT)无效。在复发-缓解型MS的侵袭性形式中,在高疗效DMT失败后进行AHSCT是一种普遍接受的指征,但此方法在治疗序列中的最佳位置尚未达成共识。在其他指征方面也存在不确定性,例如在快速进展、严重、未治疗的MS、进行性MS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障碍(NMOSD)中。此外,AHSCT前后的治疗和监测方案、康复和其他支持性护理需要优化。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欧洲多发性硬化治疗和研究委员会和欧洲血液和骨髓移植学会制定了《2025ECTRIMS/EBMT建议: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硬化症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并于2025年1月15日发布。
2024HSFC加拿大卒中最佳实践建议(第7版):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更新版)
加拿大心脏与卒中基金会于2025年1月16日发布了《2024HSFC加拿大卒中最佳实践建议(第7版):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更新版)》。该实践建议(CSPR)第七版包括关于诊断和管理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新模块,无论是否伴有神经退行性疾病。专家组和具有VCI生活经历的人(PWLE)审查了现有证据现有建议被审查和修订,并添加了新的建议。该指南包括定义、体征和症状、筛查、评估、诊断、药物和非药物管理、二级预防、康复和临终关怀。PWLE积极参与了发展的各个方面,确保他们的经验得到整合。
广西眩晕中西医诊疗专家共识
广西医师协会中医脑病专业委员会于2025年1月16日发布了《广西眩晕中西医诊疗专家共识》。头晕与眩晕是患者就诊最常见的病因与症状之一,尽管其并不危及生命,但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工作效率密切相关,更是许多疾病的早期预警信号。眩晕相关疾病存在诊治难度大、病情反复、迁延不愈等特点,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有明显的优势。广西位于中国华南地区,地处低纬,北接南岭山地,岭南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在地理环境、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气候温暖、热量丰富、降水丰沛的气候特点,岭南炎热、潮湿、多雨的气候特点与痰湿、火热病证之间的关系密切,人群以湿热体质居多。
月经性偏头痛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
在我国偏头痛的诊断和治疗不断规范的前提下,月经性偏头痛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非月经期偏头痛相比,月经性偏头痛具有更高的致残性,部分病人急性期治疗效果不佳,需要开启个体化预防治疗,目前我国对月经性偏头痛的诊断和治疗尚缺乏规范性的意见和建议。为了更好地帮助医生掌握和管理月经性偏头痛,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头痛与感觉障碍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并制订了《月经性偏头痛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并于2025年1月20日发布。该共识针对月经性偏头痛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进行详细阐述,以期更好为女性偏头痛病人提供精准适宜的治疗方案,解除月经性偏头痛的困扰。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不能独走期)家庭照护专家共识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于2025年1月20日发布了《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不能独走期)家庭照护专家共识》。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是一种常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致死性神经肌肉病。近年来基因相关治疗药物相继进入临床,全病程照护管理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患者生命至关重要。为此,该共识通过系统查阅文献、专家论证、结合临床,最终形成对DMD不能独走期患者呼吸、心脏、康复、骨骼、营养、消化、皮肤、认知及心理等8个方面家庭照护的专家意见和建议,为DMD不能独走期患者的家庭照护提供指导与参考。
NCCN临床实践指南:中枢神经系统肿瘤(2024.V4)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在2025年1月21日发布的《NCCN临床实践指南:中枢神经系统肿瘤》(2024.V4)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详细的指导。该指南涵盖了多种肿瘤类型,包括成人胶质瘤、颅内和脊髓室管膜瘤、成人髓母细胞瘤、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原发性脊髓肿瘤、脑膜瘤、局限性脑转移、广泛性脑转移和软脑膜转移等。该指南还强调了多学科团队在治疗计划中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基于最新临床研究的治疗建议。
2025CAR指南:中枢神经系统诊断影像学转诊
加拿大放射学家协会(CAR)中枢神经系统专家小组于2025年1月30日发布了《2025CAR指南:中枢神经系统诊断影像学转诊》。该指南介绍了先天性脑部疾病、脑血管疾病、多发性硬化和脱髓鞘疾病、头痛、脑震荡、垂体和旁叶病变、颅神经病变、脑干症状、颅内压改变(高血压、低血压、疑似脑积水的分流故障、正常压力脑积水)、前庭和耳蜗症状(听力损失、眩晕)、精神状态变化(急性、痴呆/记忆丧失)、视力丧失、癫痫和癫痫发作、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颅内占位病变、疑似脑静脉窦血栓、脉管炎、运动障碍/帕金森病、代谢性和中毒性脑病以及动脉瘤筛查的开发方法和转诊建议。
2025更新—2022NICE指南:儿童,青少年以及成人癫痫(NG.217)
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于2025年1月30日发布了《2025更新—2022NICE指南:儿童,青少年以及成人癫痫(NG.217)》。该指南的内容涵盖了儿童,青少年以及成人癫痫的诊断和管理以及转诊。目的是改善不同类型癫痫和癫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降低癫痫患者的风险。2025年1月,在药品和保健产品监管局(MHRA)关于丙戊酸使用、55岁以下人群丙戊酸使用、男性丙戊酸使用和托吡酯使用的最新指南发布后,该指南建议得到了更新。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指南
中国神经内科相关专家小组基于现有文献证据和专家组讨论意见,在既往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相关指南基础上,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药物治疗方案和推荐意见进行了更新,重点引入抗Aβ免疫治疗相关进展,为AD的早期和全面干预提供参考。该指南的内容涵盖了AD的治疗原则,对症治疗药物中的胆碱酯酶抑制剂、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精神行为症状的药物治疗方法,Aducanumab、Lecanemab和Donanemab疾病修饰治疗,甘露特纳的使用,以及中医药物治疗原则和方法。
神经外科脑血肿清除术围手术期药学监护专家共识
广东省药学会于2025年1月6日发布了《脑血肿清除术围手术期药学监护专家共识》。该共识重点围绕脑出血行脑血肿清除术患者,明确其围手术期感染防治、抗栓、镇静镇痛、营养支持、血糖、血压、液体管理、抗癫痫的处置等方面的药学监护要点及具体内容,以促进术后快速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
2025EANM/EANO/RANO/SNMMI实践指南/程序标准:脑转移瘤的PET成像(1.0)
欧洲核医学协会、欧洲神经肿瘤协会和核医学和分子影像学学会于2025年1月7日发布了《2025EANM/EANO/RANO/SNMMI实践指南/程序标准:脑转移瘤的PET成像(1.0)》。脑转移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使用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进行PET成像,以及在较小程度上使用[18F]FDG,在评估脑转移瘤方面已经获得了相当大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复发转移瘤和治疗相关变化的鉴别诊断,这是使用常规MRI的一个限制。该指南的目的是协助核医学医师推荐、实施、解释和报告脑转移瘤患者的脑PET显像结果。该实践指南将在常规实践和临床试验中定义PET成像在脑转移患者中应用的程序标准,并将有助于协调各中心的数据采集和解释。
ERCP日间手术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现已成为诊断与治疗胆胰疾病的重要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欧美国家逐步实现了简单或常规ERCP日间常态化管理,国内已有ERCP日间管理经验的相关报道,但总体仍处于临床探索阶段,尚无统一的操作流程和共识,亟待进行规范。鉴于此,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内镜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内镜外科专家工作组组织国内ERCP领域专家,基于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了《ERCP日间手术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并于2025年1月22日发布。该共识就ERCP日间管理的7个方面给出21条推荐意见,旨在规范我国ERCP日间手术的操作流程,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2024EANS共识建议:新发非特异性脊柱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欧洲神经外科协会于2025年1月31日发布了《2024EANS共识建议:新发非特异性脊柱感染的诊断和治疗》。非特异性新发脊柱炎(SD)通常是由血液传播感染,病原体通过动脉循环或静脉途径到达脊柱。该共识主要针对SD的诊断和治疗提出共识建议,包括诊断方式、手术指征和治疗策略。该共识为SD管理提供了最新的建议,纳入了最近关于外科治疗改善结果的证据。虽然这些指南为临床决策提供了更结构化的方法,但需要进一步研究来优化手术时机并验证这些治疗策略的长期影响。
扫码添加神经学界小秘书
领取2025年1月最新指南
敲门暗号[最新指南]
编辑|麦麦
排版|麦麦
审核|梓霖
[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未注明来源为“转载”,版权均归巢内网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巢内网”。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