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斑块是由于动脉内膜的脂质和糖类积聚,随后发生纤维组织增生、钙质沉着及动脉中层的退变。这些变化相互作用,促使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蛋白多糖等结缔组织在血管壁内大量形成,并伴随细胞内外脂质的不断沉积,逐渐形成斑块。
颈动脉斑块的诱因很多,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脂质代谢产物不断在血管内壁上累积,血管壁逐渐失去弹性,血管内皮细胞老化,使得容易形成颈动脉斑块。
其次,不良生活习惯也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重要诱因。长期吸烟是其中的关键因素,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小板聚集,加速斑块的形成。此外,肥胖、缺乏运动、饮食不健康等也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诱因。
另外,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些慢性疾病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进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进而形成斑块。
由于斑块的稳定性各异,不稳定的斑块可能会破裂或脱落,导致血栓形成,进而增加脑梗死和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的风险。因此,遵医嘱使用有效的药物预防和治疗颈动脉斑块,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对于伴有高血压的颈动脉斑块患者,需要进行降压治疗,可使用美托洛尔、硝苯地平等;伴有糖尿病的患者,可使用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降糖药调节血糖;伴有高血脂的患者,可使用他汀类药物调节血脂,稳定斑块。同时还可以遵医嘱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能抑制血栓形成,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同时,患者还可以遵医嘱使用中成药通心络胶囊来治疗,该药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能够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还能增加斑块的稳定性,防止其破裂,对颈动脉斑块的稳定和缩小都具有积极的意义,降低脑梗死、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对于斑块增长至严重影响血管通畅度的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