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B低的临床意义主要包括凝血功能障碍、肝功能异常、药物影响等。
1、凝血功能障碍:FIB即纤维蛋白原,是血液中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参与凝血和止血过程。当FIB水平偏低时,可能意味着凝血功能存在障碍。多种原因可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如重度感染性疾病、大面积烧伤、创伤以及肿瘤等,这些疾病会消耗大量的纤维蛋白原,导致FIB水平降低。
2、肝功能异常:纤维蛋白原是在肝脏中合成的,因此,肝功能异常也可能导致FIB水平偏低。常见的肝功能异常疾病包括重症肝炎、肝硬化等,这些疾病会影响肝脏的合成和分泌功能,从而导致FIB水平下降。
3、药物影响:长期使用抗凝药、溶栓药等药物可能导致FIB水平偏低。这些药物会干扰凝血过程,从而降低纤维蛋白原的浓度。
4、其他因素:除了上述原因外,FIB水平偏低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维生素K缺乏、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等。
综上所述,FIB低的临床意义是多方面的,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当出现FIB水平偏低时,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嘱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