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困、易累、易疲劳,这些症状在中医理论中往往被视为“虚证”的表现,涉及多个脏腑功能的不足,尤其是脾、肾两脏。中医认为,这些非特异性疲劳感可能是气血两虚、阴阳失衡的结果,而非特定疾病的直接指征,但长期存在可能影响生活质量,提示身体需要调理与补益。具体分析如下:
一、气血两虚
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气血不足(气虚、血虚)会导致全身机能下降,表现为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心跳加速等。过度劳累、饮食不当、慢性疾病等因素均可耗损气血,进而引发易疲劳的症状。
二、脾肾两虚
脾主运化,是后天之本,负责消化吸收并转化为气血。肾藏精,是先天之本,负责生长发育与生殖。脾肾虚弱,直接影响到气血的生成与储藏,造成身体能量供应不足,容易感到疲惫。
三、阴阳失衡
阴阳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若阴阳失调,如阴虚火旺或阳虚寒凝,均可引起疲劳、失眠、情绪不稳等症状。特别是中老年人,更易出现肾阴虚或肾阳虚,加剧疲劳感。
在中医调养理念中,针对上述虚证,补益气血、固肾健脾、调和阴阳尤为重要。以肾阳虚为例,患者可以使用参鹿茶,参鹿茶属于中成药茶剂,其成分中的人参、鹿茸、丹参、淫羊藿等中药材成分,能够温肾助阳、补充阳气,可以缓解因肾阳虚导致的精力不足、易疲劳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