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神经学科的指南和共识又更新了不少,为了方便大家查找和学习,小编对2023年2月末至4月神经学科的指南进行了总结,快来看看吧~
慢性意识障碍(prolongeddisordersofconsciousness,pDoC)患者神经系统受损严重、伴有复杂的功能障碍和并发症,康复周期长且难度大。为推动pDoC患者的规范化康复管理,提供更加系统、全面、精准的临床指导,本共识组结合国内外相关指南、研究与临床实践情况,制定pDoC康复中国专家共识。
2023年3月7日,为了规范、合理地应用病原体诊断技术开展脑脊液的病毒核酸检测与抗体检测,由国内病毒学、传染病学、临床医学及医学检验等领域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经反复讨论达成本共识,主要从国内外病毒性脑(膜)炎病原种类、检测技术及检测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针对我国病毒性脑(膜)炎病原体的检测策略和方案,以期为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以及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参考。
2023年3月10日,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基于国内外抗体检测技术进展和临床诊断需求,并在充分征求学组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抗体检测专家共识2022”。本共识总结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销疾病和自身免疫性脑炎为例)实验室辅助检查的原理和传统检测方法,对如何选择实验检查项目以及解读实验室检查的结果给出指导性建议。
2023年3月10日,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基于国内外MG自身抗体诊断指南、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和充分征求学组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形成《重症肌无力自身抗体实验室诊断专家共识2022》。本专家共识对MG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学选择给出指导性建议,进一步促进我国MG自身抗体诊断的规范化。
2023年3月20日,中华医学会相关专家对精神科常用治疗措施进行证据等级和推荐强度分级,其中抗抑郁药、重复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认知行为治疗证据等级均为1A,是CPP重要治疗措施。该共识为临床工作者规范化诊疗CPP提供了证据支持。
在心脏骤停的幸存者中,约有一半在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72小时仍处于昏迷状态。在这一人群中,神经系统预后不良可能导致生命维持治疗的撤除和死亡。2023年3月22日,国外神经内科相关专家小组发布《2023成人心脏骤停幸存昏迷患者的神经预测》,目的是为这类患者选择临床预测指标提供建议。
2023年3月24日,美国NCCN发布了临床实践指南:中枢神经系统肿瘤(2023.V1),对之前发布的指南进行了更新,提供了基于疗效、安全性和证据更优的干预方法。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通常预后良好,在GBS成年患者中,10-30%的患者在疾病急性期需要机械通气。国外相关专家小组发布2023成人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神经预测指南,主要为成人GBS选择临床预测指标的可靠性提供建议。
[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未注明来源为“转载”,版权均归巢内网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巢内网”。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