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是由骨髓中成熟的巨核细胞的细胞质脱落而成的,每个巨核细胞可产生2000~7000个血小板。一个健康人每天生成血小板约1200亿个。人体血液里的血小板,正常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大约含有10~30万个血小板,寿命平均为8~12天,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血小板计数结果低于参考值下限,就是血小板减少。一般情况下,血小板太低的原因如下:
如果患者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疾病会导致人体造血干细胞异常,进而导致血小板自身的生成降低,出现是血小板太低的情况。
患有乙肝、丙肝等其他感染性疾病的患者,由于病毒影响导致自身免疫系统出现异常,大量的免疫细胞进入血液会损伤血细胞,进而导致血小板太低的情况。
长期接触像铀、镭、钚等放射性物质的人员,会破坏人体的造血功能,损伤DNA链,导致血小板太低。
需要长期进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药物会影响人体造血干细胞的功能,不同程度的引发血小板太低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