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神经科医生必备:痴呆与认知障碍指南汇总

神经科医生必备:痴呆与认知障碍指南汇总

2022-07-05 阅读量:38720

编者按:

痴呆是获得性器质性损害所致的智能持续衰退的一组综合征,其常见的类型主要有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额颞叶痴呆、路易体痴呆、帕金森病痴呆等。而轻度认知障碍(MCI)是介于认知正常和AD痴呆的中间阶段,具有向AD痴呆转归的高可能性。

此次,我们就痴呆和认知障碍为大家整理出一期必读指南,包括“阿尔茨海默病源性轻度认知障碍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2022国际共识:阿尔茨海默病tauPET显像剂¹⁸F-flortaucipir检查”、“阿尔茨海默病脑健康营养干预专家共识”、“中国路易体痴呆诊断与治疗指南”、“痴呆诊断中PET临床合理化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帕金森病痴呆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指南(第二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些指南为我们提供哪些临床建议和指导吧。

1.阿尔茨海默病源性轻度认知障碍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

阿尔茨海默病源性轻度认知障碍(AD源性MCI),经过共识专家讨论认为,对于不能通过病理和生物学标志物确认的MCI患者,符合神经心理认知损害临床特征(海马型以往障碍综合症)和头颅MRI结构影像特征者,并排除其它类型的MCI(如帕金森病、血管性、路易体病、自身免疫性脑病等所致的MCI),则可临床诊断为“很可能的AD源性MCI”。

本指南详细介绍了AD源性MCI的流行病学、病因及病理机制、主要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以及给医护人员和照护者的建议、预后与转归、预防8个部分,目的是为AD早期诊断和干预,以及精准治疗提供建议和指导方案。

2.2022国际共识:阿尔茨海默病tauPET显像剂¹⁸F-flortaucipir检查

tauPET显像剂¹⁸F-flortaucipir已被FDA批准用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检查中,通过PET成像技术可在脑内发现-淀粉样蛋白(Aβ)沉积,而脑中Aβ的异常生成和蓄积是驱动AD发病机制的主要因素。本指南就tauPET显像剂¹⁸F-flortaucipir检查对AD提供鉴别诊断的相关指导。

3.阿尔茨海默病脑健康营养干预专家共识

阿尔茨海默病(AD)一直以胆碱酯酶抑制剂和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拮抗剂作为对症支持治疗,新近研究证实,肠道菌群失调普遍存在于AD相关认知障碍,甚至是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中,改良地中海-生酮饮食模式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调节短链脂肪酸生成,降低MCI患者脑脊液中与AD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水平。本指南针对营养不良对AD的影响,以及通过营养干预改善AD患者临床认知症状提出了相关建议。

4.中国路易体痴呆诊断与治疗指南

路易体痴呆症(DLB)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波动性认知障碍、帕金森(PD)样症状、反复生动的视幻觉和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本指南主要从DLB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学评估和标准、临床特征和诊断、治疗等多个方面阐述,重点提高了RBD和异常123-间位碘代苄胍心肌显像的诊断,旨在对临床上存在的不规范、不系统的情况进行指导。

5.痴呆诊断中PET临床合理化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PET显像是基于正电子类放射性示踪剂和扫描设备的成像手段,示踪剂注入体内后,通过扫描设备显示其分布和代谢情况。应用不同的示踪剂,PET显像可以从多层面、多靶点反映痴呆患者的脑功能和核心病理改变,为诊断痴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指南就不同示踪剂的PET显像,在痴呆诊断中的应用做了详细的阐述,且针对不同类型的痴呆给出了推荐使用建议。

6.帕金森病痴呆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指南(第二版)

帕金森痴呆(PDD)的发病率约为24%-31%,随着帕金森病病程的延长,痴呆的发生率也在逐渐升高,帕金森病患者正以每年约10%的速度进展为PDD。而PDD会因运动功能和精神障碍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为了早期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指导临床实践,本指南在第一版《帕金森病痴呆的诊断与治疗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主要新增加了PDD的的危险因素、生物标志物、神经影像学最新的研究进展、诊断标准和诊断流程等内容。

[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未注明来源为“转载”,版权均归巢内网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巢内网”。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