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为什么要提前六个月戒烟戒酒?

为什么要提前六个月戒烟戒酒?

2017-12-31 阅读量:38720

我国是烟酒大国,据统计,我国饮酒人数过5亿,烟民超3亿,更有7.4亿人群受到二手烟的侵害。烟酒对健康的危害其实大家都耳熟能详,“孕期远离烟酒”的忠告,在任意一本怀孕科普读物中都会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实际上,备孕中的夫妻也要戒酒。无论是男方还是女方,最好在怀孕半年前开始远离烟酒。

精子卵子发育需要时间



在男性的睾丸中,精子的发生过程是从精原细胞分裂为精子细胞的过程,这需要经历四个周期的分裂,每个周期16天,共计64天。



在生精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需求,处于不同阶段的精子细胞会向附近能够控制环境的“支持细胞”发出信号,支持细胞接受信号后,会分泌等多种活性物质,调整环境的酸碱度、温度等,供精子细胞在不同周期的分裂变化。整个发育过程中,精子细胞对所处环境十分敏感,而烟酒可能通过改变体内的激素水平或其他途径改变精子生长环境,使精子质量、数量、活力下降。



相对应的,女性的卵巢中卵泡发育成卵子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且经历比精子更长的周期。卵泡升级到卵子,一共要经历8个阶段,总共要花85天。吸烟和和过量饮酒都会使女性激素水平改变,影响卵子的发育。



所以,精子、卵子都不是在从睾丸或卵巢排出的那一刻即“性”生成,而是需要2~3个月的生长发育,才能准备好变成受精卵。在这个生长过程中,它们需要在体内被精心呵护,备孕期应该给予卵巢、睾丸一个良好的环境,而不应该让精子卵子在脏乱差、激素混乱的“家”里长大。



生理状态调理需要过程



光有好的精子、卵子,也并不能顺利好孕。健康的生理状态是怀孕的必备条件。对女性来说,规律的生理周期,能为预计排卵期提供便利,提高受孕可能性。



研究证明,吸烟可导致女性月经失调、过早衰老,不易怀孕,而过量饮酒将导致女性生育能力轻度降低。不饮酒的女性在同样时间段能经历更多次月经周期,且更容易怀孕。



吸烟喝酒也会影响男性体内的睾酮素水平,从而减弱性能力,更有甚者将导致勃起障碍,后果严重。



人体内的内分泌系统负责调节体内的激素水平,对于有抽烟喝酒习惯的人,他们虽然生活习惯并不健康,但激素也是处于平衡状态的。一旦戒烟戒酒,体内的平衡也被打破,激素水平失衡,严重可致内分泌紊乱。从不平衡的状态重新回归到平衡状态,人体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调理。所以,对于处在备孕期的夫妻来说,戒烟戒酒要尽早,最好能在准备怀孕的半年前远离烟酒。



避免意外怀孕时烟酒伤害



如果备孕期依旧抽烟喝酒,容易使胚胎暴露在酒精或吸烟环境环境中。



最早的验孕工具在胚胎着床后才能测到怀孕,受精后3~6周发现怀孕的概率较大,对于早孕反应不明显的孕妈妈,这个时间要更晚一些,有些人怀孕几个月后才发现。宝宝悄悄发育的这段时间,很多人不重视。但实际上,未知怀孕的这段时间是胚胎发育的关键时期,宝宝的各个系统正在逐渐从无到有,重要器官也在慢慢成型。烟酒环境很可能使宝宝接触不良物质,此时造成的后果也更严重。



从妈妈的心理上来看,一旦发现怀孕后,回忆刚怀上的那几天,似乎喝了酒、抽了烟,心里很难不产生担心,“当时喝酒了,会不会影响宝宝发育呢?”、“丈夫抽烟了,我吸了二手烟,宝宝有可能畸形吗?”类似的问题一遍遍在脑海中浮现。可时间是单行线,我们已经无法回到过去,这样的心理负担会一直跟随孕妈妈,增加孕期焦虑,对整个孕程管理都产生不利影响。避免这种焦虑的最好办法,就是提前戒烟戒酒,在备孕期始终保持绿色、健康的生活习惯。



从备孕期开始,为自己、为家庭建立一个健康的生活氛围吧!戒烟、戒酒,规律作息,好的生活习惯一旦养成,是可以伴随一生的。

参考文献

1. 中国疾控中心. 中国烟草流行仍严峻吸烟者总数上升高达3.16亿. http://www.chinacdc.cn/mtbd_8067/201512/t20151230_123990.html ,2015/12/30.

2. 姚泰. 人体生理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3. The BMJ. High alcohol intake associated with slightly decreased female fertility. http://www.bmj.com/company/wp-content/uploads/2016/09/The-BMJ-alcohol-fertility.pdf ,2016/09/01.

4. Deb Levine, MA. Boxers or Briefs: Myths and Facts about Men's Infertility. http://www.webmd.com/infertility-and-reproduction/features/male-infertility-facts ,20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