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前庭大腺囊肿/脓肿:诊断+手术

前庭大腺囊肿/脓肿:诊断+手术

2025-09-15 阅读量:1622

前庭大腺囊肿/脓肿是女性的高发疾病,主要是因多种因素导致的前庭大腺管开口阻塞所致。前庭大腺囊肿发病率约为2%,多见于20~29岁的育龄期女性,其中单身、未生育、初产妇和社会经济背景较低的妇女更为多见。前庭大腺囊肿临床表现各异,包括无症状、肿胀感、继发感染形成前庭大腺脓肿等。无症状前庭大腺囊肿可数十年无变化或自行消退。前庭大腺脓肿的发生率为每年(0.95±0.06)/1000人,是前庭大腺囊肿的2~3倍,约1/3患者治疗后复发。前庭大腺脓肿一般不易自行消退,可反复发作,影响正常工作、生活。

本期【妇产医典·安利YOU】为大家介绍前庭大腺囊肿/脓肿的诊断要点以及常用手术的适应证、操作要点、术后注意事项等。

一、诊断[1]

1、前庭大腺囊肿

前庭大腺囊肿是一种临床诊断。

2、前庭大腺脓肿

前庭大腺脓肿也是一种临床诊断,如果出现外阴的疼痛性包块,妇科体格检查发现前庭大腺及其导管位置出现体积增大、压痛、皮温增高、质地软或伴有波动感的包块,在一些情况下伴有红斑、水肿及脓点,据此可以做出诊断。

前庭大腺脓肿可为腺体的原发感染或前庭大腺囊肿的继发感染,表现为腺体导管周围间质的急性炎性反应和脓肿腔内的化脓性渗出。

一旦发生前庭大腺脓肿,患者最早表现为疼痛,尤其在坐位或行走时。前庭大腺脓肿多致中重度疼痛,持续时间2~4d,直径通常4~5cm,个别可达8cm以上。

随着炎症进展,脓肿张力增大,脓肿表面皮肤黏膜逐渐变薄,个别脓肿可自发破溃。

▪若破孔大可自行引流,炎症较快消退,脓肿可自行痊愈;

▪若破口小,引流不畅,炎症持续存在,则导致脓肿反复发作。

脓肿形成时,推荐充分评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必要时住院治疗,密切观察并排除脓毒症或坏死性筋膜炎的可能。

二、鉴别诊断

前庭大腺囊肿/脓肿需与阴道和阴唇病变及肿块进行鉴别,如前庭大腺癌、包涵囊肿、皮脂囊肿、脂肪瘤、纤维瘤、平滑肌瘤、毛囊炎、血肿、疝、化脓性汗腺炎等。

三、治疗

《前庭大腺囊肿/脓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1]推荐:无症状前庭大腺囊肿随访观察;无全身感染症状的前庭大腺脓肿首选局部治疗;合并全身感染症状者先行经验性用药,首选覆盖大肠埃希菌的广谱抗生素(头孢噻肟、头孢美唑、左氧氟沙星等)联合甲硝唑治疗,推荐病原学检测;坐浴、镇痛等措施协助缓解局部症状(推荐级别:2A类)。

症状性前庭大腺囊肿和脓肿需外科干预,包括切开引流、CO2激光手术、硬化术、巴氏腺切除术。

下面介绍两种临床常用切开引流手术的适应证、操作注意事项和术后管理要点。

(一)前庭大腺囊肿造口术[2]

【适应证】

1.前庭大腺脓肿,经消炎,炎症消退,形成囊肿者。2.前庭大腺囊肿,患者有不适、疼痛及性交障碍者。

【禁忌证】

前庭大腺急性炎症期及脓肿形成初期或已穿破者。

【术前准备】

1.手术时间应选择在月经后3~7天。2.常规外阴备皮,外阴及阴道冲洗消毒。

【麻醉方式】

局部麻醉。

【体位】

膀胱截石位。

【手术步骤】

1.切口:在处女膜缘外侧与小阴唇内侧交界,相当于前庭大腺解剖学开口处,以便愈合形成新的开口。沿嚢肿的长径纵行切开。切口长约为囊肿的2/3以上,不宜过小,且应切至嚢肿下缘最低点,以利术后充分引流。若囊肿张力较大,可先用注射器抽吸部分囊液,以减小囊肿张力。

2.切开囊壁:切开黏膜及囊壁达囊腔,下缘尽量达囊肿的下方,即囊腔最低点,排出黏液或脓液。用生理盐水或甲硝唑注射液冲洗囊腔。

3.造口:将囊肿壁边缘提起,用3-0可吸收线或4号丝线与小阴唇内侧黏膜做连续或结节外翻缝合,形成新的前庭大腺开口。若用激光切口,可不必缝合。

4.术毕使造口中心部形成一个新的前庭大腺开口部,愈合后显示出小凹陷。

【术后处理】

1.囊腔凡士林油纱条或生理盐水纱条引流。造口处换药至新开口形成,避免切口粘连闭合,导致复发。换药时,用甲硝唑溶液充分冲洗,24小时后取出。可隔日换药引流1次。

2.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3.若丝线缝合,术后5~7天拆线。

4.禁性生活1个月。

【并发症及其预防】

1.感染:造口时切口大小应与囊腔大小等长,可避免分泌物潴留;将囊壁上皮与黏膜对合缝合,术后数日内注意会阴部清洁护理。

2.复发:造口换药时,引流条应引流确切,避免开口粘连闭合。

(二)前庭大腺脓肿切开引流术[2]

【适应证】

前庭大腺脓肿及脓肿穿破者。

【禁忌证】

前庭大腺脓肿未波动前,不能手术。

【术前准备】

1.手术时间应选择在月经后3~7天。

2.常规外阴备皮,外阴及阴道冲洗消毒。

【麻醉方式】

局部麻醉。

【体位】

膀胱截石位。

【手术步骤】

▪切口下缘应达脓腔最低点,以利于引流。

▪若脓肿张力大,可先用注射器在选择的切口中间抽吸部分脓液,以减小脓肿张力。

【术后处理】

▪术后24小时更换引流条,当无脓性分泌物及腺腔变浅时,开始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每次更换引流条时,应尽量使引流条确切置于脓腔内,以避免切口再度粘连堵塞,致脓肿复发,迁延不愈。

【并发症及其预防】

1.反复感染:切开时切口大小应与脓肿长度一致,下缘达脓腔最低点,才能避免脓液潴留、反复感染。

2.复发:引流条应置于脓腔底部,避免切口粘连,保持新开口通畅,避免复发。

[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未注明来源为“转载”,版权均归巢内网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巢内网”。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