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血管风险综合管理10建议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血管风险综合管理10建议

2025-07-16 阅读量:2332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是一组与高血压相关的妊娠期疾病,其不仅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还可能增加产后代谢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然而,目前的心血管风险管理中存在诸多不足,限制了HDP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和长期健康预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血管风险综合管理专家共识》旨在通过科学、有效的综合管理改善妊娠结局并降低产后代谢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为临床医师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建议。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是一组妊娠与高血压并存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和子痫、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以及慢性高血压伴发子痫前期(图1)。从孕前筛查和风险评估,到妊娠期及产后管理的全程干预,是改善HDP患者妊娠结局并降低其产后远期代谢性CVD风险的重要措施。

一、正常妊娠女性和HDP患者心血管功能与结构改变

为适应胎儿的生长发育,妊娠过程中受到子宫-胎盘动脉阻力的影响,母体会发生一系列血流动力学改变,包括血容量和心输出量增加,全身血管阻力及动脉血压的改变等。而分娩会导致大量体液流失,但可以血流动力学的适应性调整维持母体重要脏器的血供。

相比之下,HDP患者则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和向心性心室重塑,以及全身血管阻力增加等变化,且这些改变可在产后持续存在。因此,HDP的发生可能是患者对妊娠期显著血流动力学和代谢改变的不适应反应,持续影响其产后心血管与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子痫前期作为HDP的一个重要亚型,其分型如下。

1、根据诊断时间分型

▪早发型子痫前期:孕20~34周,与螺旋动脉重塑异常引起的子宫胎盘灌注不足关系密切;

▪晚发型子痫前期:孕34周后,多与母体心血管代谢异常(如肥胖、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有关,患者肾脏对钠的重吸收显著增加,导致体液过多、心输出量增加和血管扩张等。

▪提示二者的发生机制和潜在干预策略存在显著差异。

2、根据分娩时间分型

▪早产型子痫前期:分娩孕周20~37周。

▪足月型子痫前期:分娩孕周37周后。

二、心血管风险综合管理

(一)备孕期管理

1、生活方式

备孕期女性应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建议选用孕妇碘盐,合理补充叶酸和维生素D;经常户外运动;禁烟酒,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此外,备孕期养成优质、规律的睡眠习惯同样重要。

2、孕前体重

本共识推荐BMI大于等于24.0kg/m2女性孕前应进行超重相关母胎风险咨询,建议孕前BMI应高于18.5kg/m2。

3、孕前血压与糖脂代谢

孕前高血压患者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如血压仍未达标(大于等于140/90mmHg),应考虑进行药物降压治疗,可以选用拉贝洛尔、硝苯地平、甲基多巴。

对于已经应用降压药物治疗的女性,应停用孕期禁用的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更换为孕期相对安全的降压药物,血压达标后观察4~8周再考虑备孕。

对于高血压2级及以上(大于等于160/100mmHg)和(或)伴有靶器官损害及继发性因素的女性,建议于高血压专科进行规范诊疗,并于3~6个月后再次进行孕前评估。

在糖脂代谢方面,建议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将血脂参数维持在正常参考值之内。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均应进行孕前咨询及血糖管理,避免应用对胎儿生长发育有潜在不良影响的降糖药物(如胰岛素促泌剂、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类胰高血糖素肽-1激动剂及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此外,建议孕前HbA1c水平应控制在6.5%以下。

(二)妊娠期管理

1、体重管理与生活方式调整

孕期BMI范围在24.0~小于28.0kg/m2者,孕期体重增长的适宜范围为7.0~11.0kg,而孕前BMI大于等于28.0kg/m2的肥胖患者,孕期体重增长应控制在5.0~9.0kg。该标准仅适用于中国单胎自然妊娠妇女体重增长的评价,不适用于身高小于140cm或体重大于125kg的女性,对于合并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患者,应结合临床意见进行个体化评价。

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对孕妇的健康有积极影响。在不存在运动禁忌且接受专业评估的情况下,妊娠期宜进行每周5d、每次持续30min的中等强度运动(即运动时心率达到心率储备的60%~80%,如步行、孕妇瑜伽等)。

妊娠前无运动习惯的孕妇,妊娠期运动应从低强度开始,循序渐进。

睡眠质量也与孕妇健康密切相关,妊娠期睡眠障碍性疾病需要及早识别、规范评估并进行有效治疗,从而改善不良妊娠结局并提高生活质量。

妊娠期的饮食习惯也与HDP的发生关系密切。防止高血压的饮食方案(DASH)是高血压管理中常见的饮食干预方案之一,具体指富含蔬菜、水果和低脂乳制品的饮食方式。在妊娠期,较高的DASH饮食评分与妊娠中期舒张压降低和妊娠中晚期胎儿胎盘血管功能改善有关,还与子痫前期风险降低相关。但妊娠期女性应在满足能量需求的基础上积极调整饮食习惯。

2、血压监测

本共识推荐HDP患者及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家庭自测血压及24h动态血压监测。

3、甲状腺功能筛查

应按照妊娠期甲状腺疾病管理指南进行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筛查,及时发现并纠正甲状腺功能异常。

4、药物治疗

针对子痫前期高危人群或已经确诊HDP的孕妇,为减少远期CVD风险,应同时管理妊娠期血糖、血脂与血压。

妊娠期高血糖孕妇的血糖控制标准:空腹血糖小于5.3mmol/L,餐后1h血糖小于7.8mmol/L,餐后2h血糖小于6.7mmol/L,HbA1c小于6%。胰岛素仍是妊娠期首选降糖药物,同时需要注意,一旦出现随机血糖小于4.0mmol/L,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有胰腺炎病史伴有严重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尤其大于等于11.4mmol/L或1000mg/dl)的孕妇,可考虑使用处方级ω-3脂肪酸,谨慎使用贝特类药物。

早期妊娠应对子痫前期高危临床风险因素进行筛查。如具备条件,应在孕11~14周采用临床风险因素、子宫动脉搏动指数、胎盘生长因子联合筛查子痫前期的发生风险。推荐子痫前期高危人群应尽早(孕16周前)开始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50~150mg/d)直至分娩前。

当慢性高血压患者妊娠期诊室血压大于等于140/90mmHg时,应启动指南指导下的降压治疗。推荐妊娠期血压控制的靶目标不宜低于110/70mmHg

5、血管与心脏功能评价

在孕晚期心脏负担较重时,应对HDP患者及高危人群进行心脏超声等心血管功能检查。

(三)产后管理

1、早期(产后1年内)CVD风险管理

2、中期(产后1~10年)CVD风险管理

3、远期(产后10年以上)CVD风险管理

[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未注明来源为“转载”,版权均归巢内网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巢内网”。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