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血本质上是女性生理周期中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伴随的出血,其成分与人体其他部位循环血液同源,但存在一定特殊性。
在月经周期里,卵巢激素的周期性变化调控子宫内膜的增殖、分泌与脱落。排卵后若未受孕,体内雌激素与孕激素水平骤降,子宫内膜失去激素支撑,螺旋动脉节律性收缩,导致局部缺血坏死。随后动脉扩张,血液涌入功能层,与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宫颈黏液及阴道分泌物混合,共同形成经血排出体外。
从血液成分看,经血中包含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基础血液成分,同时因子宫内膜脱落,会混有子宫内膜组织细胞。此外,经血中还含有前列腺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它们可能参与调节子宫收缩及局部炎症反应,对经血排出及伴随的生理不适产生影响。经血颜色会随出血速度、出血量及在阴道内停留时间而变化,新鲜出血时多为鲜红,若出血缓慢、量少,经血在阴道酸性环境中氧化,则可能呈现暗红甚至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