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是女性最常见的盆腔良性肿瘤。在育龄期女性中,发病率可达25%,而围绝经初期女性中,发病率达到70%,患者常表现为月经过多,盆腔疼痛,育龄期女性多伴发盆腔压迫、尿频、便秘、腹胀、性交痛以及腹部包块。这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工作,同时也给患者家庭和国家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目前已知的子宫肌瘤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40岁)、种族(黑色人种)以及遗传因素、生殖因素、激素水平、内分泌干扰物(增塑剂、二恶英、多氯联苯、有机氯、邻苯二甲酸盐、染料木黄酮和二乙基雌酚等)、生活方式以及饮食方面,比如:运动和蔬菜水果的摄入是保护性因素,而咖啡因、牛奶和豆奶的摄入以及吸烟是子宫肌瘤发生的高危因素。
适应证:(1)子宫肌瘤导致月经过多、贫血和压迫症状,不愿手术者;(2)子宫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切除术前预处理纠正贫血、缩小肌瘤和子宫体积,为手术治疗做准备;(3)子宫肌瘤患者孕前可使用药物缩小子宫体积和肌瘤体积,为妊娠做准备;(4)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后,预防肌瘤近期复发;(5)有手术治疗禁忌证者。
禁忌证:肌瘤生长较快或肌瘤发生变性,不能排除恶变者;有异常子宫出血时须除外子宫内膜病变,必要时行宫腔镜检查和诊刮;怀疑浆膜下肌瘤发生蒂扭转时应手术治疗。
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只能改善月经过多的症状,不能缩小肌瘤体积,如激素避孕药、氨甲环酸、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等。另一类,既可改善贫血症状又能缩小肌瘤体积,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和米非司酮等。
1、能缓解症状而不缩小瘤体
(1)COC和LNG-IUS
对以月经过多为主、已完成生育的妇女,复方口服避孕药(COC)和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可缓解症状。
①COC
COC不能缩小子宫肌瘤的体积,但可以减少月经量,控制月经周期,治疗子宫肌瘤相关的点滴出血和月经过多,是子宫肌瘤的药物治疗中不良反应最小的。WHO推荐子宫肌瘤控制经量过多时可以使用口服避孕药。
目前常用的COC包括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屈螺酮炔雌醇片、屈螺酮炔雌醇片(Ⅱ)(止血时后4片白色安慰剂不需服用)等。
服用方法:目前COC通常在月经周期的第1日开始服药,不同剂型活性药片数量不同。如21片剂型,连服21日,停药7日后服用第2周期的药物;24+4片剂型,先服活性片,服完24片后服4片空白片,无须停药接着服下一周期。应用中若有漏服应及早补服,且警惕有妊娠可能。用法及漏服药的补服方法参考具体使用避孕药的说明书。
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乳房胀痛、不适等,随着服药时间延长会逐渐减轻或消失。部分COC不良反应还有体质量增加和肝功能损伤。此外,服用COC还会增加血栓风险,因此,40岁以上或有高危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血栓史、肥胖及吸烟)的患者需警惕。禁忌证如下。
②LNG-IUS
LNG-IUS是获FDA批准可以治疗子宫肌瘤的种含有孕激素的新型宫内T型避孕装置。LNG-IUS在放置宫腔数周后血清中左炔诺孕酮浓度达到150-200ng/L。该高浓度孕激素环境能迅速萎缩内膜,有效治疗月经量过多,提高血红蛋白含量,但缩小子宫肌瘤体积的作用不明显。
用法:LNG-IUS放置最佳时机在月经来潮7天内,避开月经量多的时期,也可在预处理药物减少经量或造成闭经后直接放置。需要注意的是,LNG-IUS不适合黏膜下肌瘤的患者,子宫腔过大(体积大于孕8周,宫腔深度大于10cm)、月经过多的患者宫内节育器的累积脱落率较高,可使用药物预处理后再行放置。
不良反应:LNG-IUS置入宫腔后的3~5年内以持续高浓度孕激素作用于宫腔,不经过肝脏代谢,长时间应用对肝肾功能影响小。不良反应主要有少量不规则阴道出血、经期延长及节育环脱落等,但口服少量雌激素后,不良反应也会得到改善,通过超声等定期复诊LNG-IUS的位置是否正常。
(2)氨甲环酸
作为止血药,氨甲环酸用于治疗月经过多疗效确切,也适用于子宫肌瘤合并月经过多。
用法:静脉滴注,一般成人1次0.25~0.50g,必要时可每日1~2g,分1~2次给药。
不良反应:应用本品要监护患者以降低血栓形成并发症的可能性,有血栓形成倾向及有心肌梗死倾向者慎用。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
(3)NSAID
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不同类型NSAID的疗效无差异,通过抑制环氧合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缓解痛经并减少月经出血量,控制与月经相关的贫血和疼痛的同时不影响肌瘤或子宫大小。常用药如下。
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症状、肾毒性、血液学异常和水肿等,但在使用短疗程(小于等于72小时)时,这些不良反应在年轻女性中较少发生。服用过程中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进行对症治疗。
2、既缓解症状又缩小瘤体
(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
目前临床多用于:①术前辅助治疗3~6个月,待控制症状、纠正贫血、肌瘤缩小后手术,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术中出血,避免输血;②近绝经女性,提前过渡到绝经,避免手术;③因子宫肌瘤引起不孕的病人,孕前用药使肌瘤缩小以利自然妊娠。
用法:一般应用GnRH-a长效制剂,自月经期第1~5天内开始,每间隔4周注射1次。醋酸亮丙瑞林每次3.75mg,皮下注射;醋酸戈舍瑞林每次3.6mg,下腹部皮下注射;曲普瑞林每次3.75mg,肌内注射。
一般疗程为3~6个月,用药6个月以上可产生绝经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故不推荐长期使用。但GnRH-a治疗停止后3~6个月,随着卵巢功能的恢复子宫肌瘤往往会“反弹”到治疗前的大小,因此,要维持疗效需要持续用药。
有学者推荐,在GnRH-a用药3个月加用小剂量雌孕激素,即“反向添加”治疗,能有效减少症状且可减少GnRH-a相关不良反应。我国共识推荐,从GnRH-a注射第1针开始服用黑升麻提取物(即“联合调节”),服用至GnRH-a治疗停止后1个月,来缓解低雌激素状态带来血管舒缩症状或情绪睡眠问题,但这一方法不能阻止低雌激素状态导致的骨质丢失,若使用超过6个周期,建议进行反向添加以减少不可逆性骨质丢失。
(2)选择性孕激素受体调节剂(SPRMs)
SPRMs具有抑制孕激素的作用,可以有效缩小肌瘤的体积和缓解症状,目前有4类代表药物:米非司酮、阿索立尼、醋酸乌利司他和醋酸特拉司酮。我国应用较多的是米非司酮。
米非司酮缩小肌瘤及子宫体积的作用虽稍逊于GnRH-a,其最大的优势是廉价、优效、且不良反应较少。米非司酮可以快速达到止血,提高血红蛋白含量,缩小肌瘤体积的目的,因此,临床多用作术前预处理或围绝经期有症状的患者。
用法:目前推荐使用10mg/g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疗程为3个月。
不良反应:应用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停经、潮热出汗、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乏力、乳房胀等,停药后,这些症状会逐渐消失。严重的心、肝、肾疾病患者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者禁用米非司酮。
3、中医药
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以化瘀消癥为主,辩证论治,药方众多。常用药方桃红四物汤、桂枝茯苓丸等,主要以改善症状为主,在治疗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辩证加减。
此外,目前市面上还有宫瘤宁胶囊、宫瘤消胶囊、宫瘤清胶囊、桂枝茯苓丸(胶囊)、红金散结胶囊、血府逐瘀胶囊(口服液)、丹鳖胶囊、小金丸(胶囊)等多种类型的中成药,服用方便,易于坚持,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比较理想。
目前在肿瘤治疗中,对肌壁间肌瘤类型的疗效比较明显,对黏膜下和浆膜下肌瘤的疗效不是很理想,对瘤体积小、单发、病程时间短患者效果明显,所以对早期子宫肌瘤可以选择中医中药治疗。当然在临床治疗中,中西医结合也是常用方案,中西药之间能起到互补,中药调理结合西药更快速对症状控制,对肿瘤内部环境产生破坏,实现治疗目的,控制出血等不良症状。
子宫肌瘤作为女性常见的良性生殖肿瘤,手术虽然是根治的唯一方法,但由于子宫肌瘤恶变率仅为1/300,临床上也有大量带瘤生存的客观事实,对于无变性、无肌瘤合并相关临床症状以及拒绝手术的患者,药物治疗已得到了更多的肯定,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改善症状还是缩小肌瘤,明确患者的需求,熟悉药物的不良反应,采用规范化、个性化的用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才是治疗子宫肌瘤的关键。治疗期间需定期随访,当肌瘤在短期内增大、变性,不能排除恶变时,需进行综合考虑重新采取更为适合的治疗方法。
[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未注明来源为“转载”,版权均归巢内网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巢内网”。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