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贫血,主要区别在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治疗原则和预后。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主要由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引起,导致DNA合成障碍,细胞核发育停滞,而细胞浆继续成熟,出现“核幼浆老”的巨幼红细胞。缺铁性贫血则由于体内铁储存不足,影响血红蛋白合成,导致“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临床表现方面,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除贫血症状外,还可有神经精神症状,如表情呆滞、智力倒退等,而缺铁性贫血则可能有嗜异食癖、生长发育迟缓等表现。实验室检查方面,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血象呈现大细胞性贫血,骨髓象见典型的巨幼红细胞,而缺铁性贫血的血象呈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降低,骨髓铁染色显示细胞外铁减少。治疗上,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需补充维生素B12或叶酸,而缺铁性贫血需补充铁剂。预后方面,两者若能及时诊断和治疗,预后良好。
日常应注意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B12、叶酸和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蛋类、绿叶蔬菜等。同时,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贫血,避免对儿童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