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的特点主要包括其良性肿瘤的性质、在女性中的高发病率以及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的密切关系。
子宫肌瘤的发病率较高,常见于育龄期女性,尤其是30-50岁的女性,症状表现多样,许多患者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周期缩短等异常出血,还可出现下腹部包块、疼痛、白带增多、压迫症状等。根据肌瘤与子宫肌层的关系,可分为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和黏膜下肌瘤,不同位置的肌瘤可引起不同的症状。肌瘤对生育的影响取决于肌瘤的大小、位置和数量,浆膜下肌瘤一般不影响受孕,黏膜下肌瘤和引起宫腔变形的肌壁间肌瘤可影响受孕或增加流产风险。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与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密切相关,雌激素促进肌瘤生长,孕激素则促进肌瘤发育。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子宫肌瘤的首选方法,典型表现为低回声、边界清晰的占位性病变,内部血流信号不丰富;较大肌瘤可发生变性,表现为混合回声。病理学上,子宫肌瘤由梭形平滑肌细胞和纤维结缔组织构成,细胞排列呈编织状或漩涡状,缺乏异型性。子宫肌瘤通常生长缓慢,少数情况下可能快速增大,恶变率极低,大多数肌瘤在绝经后萎缩。治疗上,无症状的小肌瘤一般无需治疗,随诊观察;症状明显或肌瘤较大的患者,可选择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等,可缩小肌瘤体积,缓解症状,但停药后易复发;手术治疗包括肌瘤切除术和子宫切除术,适用于不同需求的患者的个体化治疗;近年来,微创手术如腹腔镜、宫腔镜手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预防措施方面,由于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无特效预防方法,但建议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控制体重、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等。
日常生活中,女性应注意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尤其是出现月经异常、腹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子宫肌瘤;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避免肥胖,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子宫肌瘤的发生或延缓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