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感染是指由支原体引起的各种感染性疾病。
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呈多形性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其中能引起人类疾病的主要有肺炎支原体、人型支原体、解脲脲原体和生殖支原体等。支原体感染可累及多个部位,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呼吸道,导致肺炎支原体肺炎,也可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如非淋菌性尿道炎、盆腔炎等。不同部位的感染症状差异较大,呼吸道感染常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痛、乏力等,而泌尿生殖道感染可能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或下腹部疼痛等。支原体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呼吸道传播,通过咳嗽、打喷嚏等飞沫传播,这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主要传播方式;另一种是性接触传播,这是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支原体感染广泛存在于人群中,儿童和青少年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易感人群,而性活跃人群则是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易感人群。诊断支原体感染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测,包括支原体培养、核酸检测(如PCR)等,以及血清学检测,如检测支原体抗体。针对支原体感染的治疗,主要使用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四环素类抗生素(多西环素等),疗程需根据具体病情遵医嘱完成。预防支原体感染,对于呼吸道感染,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对于泌尿生殖道感染,应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如有不适及时就医。与其他疾病的区别主要在于病原体不同,症状表现也可能有差异,例如细菌性肺炎通常起病急骤,伴有明显的胸痛,而支原体肺炎相对起病较缓。支原体感染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导致脑炎、心肌炎、关节炎等,泌尿生殖道感染可能导致不孕不育、慢性盆腔炎等。
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口鼻等,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注意性生活卫生,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医,并遵医嘱完成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或导致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