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及其内容物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一系列严重症状的罕见但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羊水栓塞的定义是羊水中的有形物质(如胎儿毳毛、胎脂、胎粪等)通过破损的宫颈内膜静脉或胎盘附着处的静脉窦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导致肺栓塞、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一系列严重症状。发生原因主要与胎膜破裂、宫缩过强、宫颈或宫体损伤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导致羊水及其内容物有机会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发生机制包括羊水中的有形物质形成栓子阻塞肺动脉,引起肺动脉高压,反射性地引起肺血管痉挛,导致急性呼吸循环衰竭;同时,羊水中的促凝物质激活母体凝血系统,引发DIC,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导致全身广泛出血。临床表现多样,典型症状为在分娩过程中或产后短时间内突发烦躁不安、寒战、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严重者可迅速出现昏迷、抽搐、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外周血或肺动脉血中找到羊水有形物质,凝血功能异常等。诊断方法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病史、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如母体血液或组织中找到羊水成分,影像学检查发现肺栓塞证据等。治疗方法包括抗过敏、纠正呼吸循环衰竭、抗休克、防治DIC、预防肾功能衰竭等,需积极进行生命支持治疗。预防措施包括严格掌握人工破膜指征、避免宫缩过强、正确处理产程、及时识别高危因素等。预后较差,一旦发生,母婴死亡率均较高,及时有效的救治可改善预后。
孕妇在孕期应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妊娠期并发症,在分娩过程中要密切配合医护人员,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一旦出现不适症状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便早期诊断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