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类固醇激素降低新生儿发病与死亡
RCOG指南(第74号,2022.01)
在早产前7天内给予一个疗程的产前激素可减少围产期和新生儿死亡以及呼吸窘迫综合征。[A级]
对于37至38+6周内计划剖宫产的,应与患者讨论产前使用激素的潜在风险和益处。虽然产前激素可能会减少因呼吸系统疾病而入住新生儿病房的情况,但不确定是否会降低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短暂性呼吸急促或整体新生儿病房入院。产前激素可能对新生儿造成伤害,包括低血糖和潜在的发育迟缓。[B级]
对24-34+6周,预计即将早产(早产临产、PPROM或计划早产)应给予皮质激素。[A级]
双胎和三胞胎应根据单胎妊娠建议,为预期早产提供激素。[D级]
如因母胎指征必须尽快终止妊娠,不能因产前激素的使用延迟分娩。[等级GPP]
对于有早产风险的PPROM应使用产前激素。[A级]
产前48h内使用第一剂激素也可降低新生儿死亡。[D级]
在分娩前24h内给予第一剂也可以看到益处,如果预期在此时间段内分娩,产前仍应给予激素。[D级]
倍他米松有两种制剂。倍他米松磷酸钠为可溶性,半衰期短,而倍他米松醋酸钠不可溶,半衰期长。在许多国家,两种制剂以50:50比例混合。在产前激素使用试验中已得到了最广泛应用,该剂型在北美、澳大利亚和大多数欧洲国家使用。为一种不透明白色液体,需要冷藏。
倍他米松磷酸钠为可溶剂型,在一些国家使用,包括英国,混合剂型尚未广泛使用。为一种透明液体,半衰期短,临床试验中使用较少。两者在药代动力学方面有很大不同,磷酸钠剂型尚未得到广泛认可,其最佳剂量尚不清楚。
磷酸地塞米松为可溶性制剂,比倍他米松混合剂型少便宜,不需冷藏。地塞米松被列入世界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清单,世界卫生组织妊娠与分娩:助产士和医生指南,更常用于中低收入国家。临床试验最常用的剂量方案是间隔12h给予6mg肌注4次(总共24mg)。
母体风险
证据表明,没有发现产前激素使用增加母体感染的发生率,但可升高母体血糖水平。
孩子风险
产前激素使用影响胎儿生长,与对照组相比,出生体重下降。接受多疗程激素影响更大,在出生体重、头围和体长方面均落后。
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高,无论母体有无糖尿病。新生儿低血糖对代谢和神经系统发育的长期影响效应不明确,研究表明,低血糖可能影响执行力与视动功能及晚期学习能力以及心理与行为发育。
产前激素使用可能也会对后期心血管和代谢方面产生影响。
作者:张树泉
文章来源:泰山母胎医学公众号
作者简介
张树泉
男,副主任医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20余年,专业理论扎实,紧跟国内外学科进展,擅长产前筛查及诊断,多胎妊娠的临床诊治及各种产科急危重症的处理,产科出血性疾病的复杂手术治疗。熟练处理各种产科疑难疾病,对产科危、急、重症的救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承担山东大学医学生的理论授课及临床带教工作,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5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学术任职:山东省医学会围产学会委员、山东省疼痛学会妇产科分会委员、常委、青年委员会副主委。山东省卫生技术监督专家组成员、山东省妇幼保健机构评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