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2021妇产生殖领域热点事件回顾(上)

2021妇产生殖领域热点事件回顾(上)

2022-02-07 阅读量:36080

2021年在疫情常态的情况下,对于医疗行业从业者来说无论是临床工作者还是科研人员都是异常艰辛的一年,但依旧没能阻挡广大学者不断探索的步伐。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一起回顾2021年妇、产、生殖领域的热点事件吧。本文分为上下两个部分,点击系列文章列表,阅读全文。

系列文章列表:

2021妇产生殖领域热点事件回顾(下)

普通妇科&妇科手术

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指南(第三版)发布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导致痛经、不孕症和慢性盆腔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不仅对患者的生命质量产生负面影响,还对社会卫生资源造成重大负担。2015年发布的第二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已经过去了6年,2021年12月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指南(第三版)发布,本指南针对2021年1月以前发表的临床研究进行了检索和评估,对诊治指南中临床证据尚不充分的部分采取了专家组讨论后推荐的形式。本次指南修订旨在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提高我国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我国PCOS增速全球第三

哈尔滨医科大学吴群红教授团队在《人类生殖》(HumanReproduction)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著,系统分析了2017年全球育龄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疾病负担,覆盖全球范围内194个国家,其中我国位列PCOS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居第三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治

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主要疾病,临床上对于疾病治疗过程中采用的各种术式的优越性仍存在争论。2021年制定了《盆底重建手术网片或吊带暴露并发症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以进一步规范盆底植入物并发症的诊治。目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规范化诊治流程继续向全国范围内推进,预计未来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治方面将形成新的盆底疾病手术治疗和并发症管理策略,提升我国盆底疾病的临床治疗。

妇科内镜手术的发展

目前在临床中几乎所有需要经过手术治疗的妇科良性疾病均可以在腹腔镜下实施和完成,极大地体现了内镜微创手术在妇科疾病诊疗过程中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势。近年来宫腔镜新型器械的临床应用进展较大。用于子宫相关疾病诊疗的微型宫腔镜器械(外鞘3.1mm或更细)相继应用临床,最大程度地减轻器械置入过程所造成的创伤和疼痛不适。2021年随着腔镜手术机器人的国产化,上海市把四种腔镜机器人手术纳入医保,相信不久的未来腔镜手术机器人也将应用于妇科临床。

妇科肿瘤

宫颈癌

2021年9月18日,KEYNOTE-826研究的首次中期分析结果在2021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2021)年会公布,并同期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本研究旨在探索在一线含铂化疗(加或不加贝伐珠单抗)基础上加用帕博利珠单抗是否可为持续性、复发性、转移性宫颈癌患者带来生存获益,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让这类患者的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降低约三分之一,且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显著延长。

卵巢癌

卵巢癌确诊时约70%为晚期;即使经过规范化手术和化疗达到完全缓解,仍有约70%在治疗后3年内出现复发。复发患者的主要治疗策略包括化疗、靶向治疗等全身治疗,而手术在复发性卵巢癌中的价值一直存在争议。2021年12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德国PhilippHarter团队领衔的DESKTOPⅢ研究结果,并配发社论。这是继中国SOC-1和美国GOG-0213研究之后第三篇正式发表的关于复发卵巢癌二次手术疗效的论文。DESKTOPⅢ研究表明,对铂敏感、第一次复发卵巢癌,二次手术显著提高患者总生存期。

卵巢癌药物治疗方面,2021年的国际学术会议上有一些针对一些特殊靶点的新研究,例如针对RAF/MEK靶点的抑制剂,在复发性低级别浆液性卵巢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以及靶向叶酸受体α抗体偶联药物在铂耐药卵巢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子宫内膜癌

ESMO2021年会上公布结果的3期KEYNOTE-775研究显示,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无论患者的生物靶标状态如何(MSI-H或dMMR),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的方案使所有人群都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2021IGCS年会公布了意大利一项关于患者随访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这项名为TOTEM的研究入组了1866例意大利患者,最终结果显示无论是高危还是低危患者,维持最低要求的随访即可,增加随访频次和检查并未改善患者的OS、PFS或生活质量,反而增加了医疗负担。

外阴癌

FIGO在2021年更新了外阴恶性肿瘤分期标准,III期及IV期方面有些新的变化。这一分期系统适用于除了恶性黑色素瘤以外的大多数外阴恶性肿瘤。

滋养层细胞癌

北京协和医院向阳教授领导的关于滋养细胞肿瘤的CAP01试验结果于2021年10月发表于LancetOncol。其主要研究终点为根据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浓度评估的客观有效率。结果显示客观缓解率达到55%,10例患者(50%)达到完全缓解。该研究结果为高危型化疗耐药或复发滋养细胞肿瘤应用PD-1抑制剂联合VEGFR抑制剂提供了良好证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