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是人体血液中的一种正常的组成成分,其主要功能是防止出血和出血后止血,血小板的正常范围是100*10^9/L一300x10^9/L。血小板降低至(70-80)×10^9/L,机体出血风险增加,需要及时就医。
血小板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脱落的小块胞质,在机体具有止血、维持正常凝血功能的作用。成年人正常值为(100-300)×10^9/L。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等疾病造血功能异常可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和炎症、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尿毒症、脾功能亢进等引起的继发性血小板破坏或消耗过多。
当血小板轻度减少,无明显的出血倾向,无手术、创伤、工作环境稳定、发生出血风险较小时可临床观察,不进行促血小板生成药物的治疗。血小板较低又合并出血倾向等症状时,常需要药物治疗,予以糖皮质激素抑制自身免疫,对于血小板减少的急症时也可以选择丙种球蛋白治疗和升血小板药物。血小板低于20×10^9/L,或出血严重,需要绝对卧床休息,有疑似内脏出血或近期需要手术治疗者,可输注血小板改善机体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