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小儿外科 副主任医师。擅长小儿消化、泌尿、皮肤等疾病以及先天性疾病、发育异常、产前检查胎儿异常(如先天性巨结肠,尿道下裂,隐睾,包皮过长,包茎,包皮炎,鞘膜积液,腹股沟斜疝,肾积水,产前检查异常,先天各种畸形等等)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发热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喘息,气管炎,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等),过敏性疾病(湿疹,鼻炎,哮喘,过敏性肠炎等)。新生儿疾病(新生儿喂养指导,消化不良,便秘,新生儿黄疸,尿布疹,湿疹等)儿童保健(婴幼儿喂养指导、生长发育评估、常见营养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等)
1987年08月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核心期刊论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智能发育相关因素探讨》、《儿童烟雾病临床分析》等。以儿内科常见病的诊治为特长,主要专业特长为:诊治儿童呼吸系统急慢性感染、儿童消化不良、腹泻病;以及新生儿疾病等。长期从事儿科临床工作,参与病房、门诊危急重症病例的抢救与治疗,并组织参与多科会诊、疑难病例等诊疗工作。
张静,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97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儿科系,获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2002年7月-2018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工作,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2009年至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内科交流学习半年。2014-2015作为访问学者至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医学中心戴维斯心肺研究所学习1年。2018年8月调至中日友好医院儿科工作。擅长:小儿川崎病、心血管、呼吸、消化等常见病及儿科疑难重症的诊治,尤其在川崎病心血管病变、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担任儿童健康发育随访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川崎病心血管损害机制及治疗。先后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级科研课题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一项,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技项目基金资助项目两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毕业院校:上海医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管理及新生儿危重症的救治;以及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小儿支气管哮喘及小儿过敏性疾病的诊治。 医疗成就 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医师分会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完成课题二项。
张晓蕊,女,医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得澳大利亚DCH及香港中文大学PALS等多项国际儿科学认证。研究方向为新生儿疾病及婴幼儿生长发育。擅长儿科常见多发病及新生儿及婴幼儿疾病的诊治,在儿童肺炎、腹泻、早产低体重儿及小于胎龄儿治疗、喂养、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婴幼儿生长发育、合理喂养、过敏性疾病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多项院内科研及教学基金研究,在国家核心期刊及SCI杂志上发表了多篇中英文研究论著,多次荣获院、校、部级优秀教师称号。拥有两项国家新型实用专利。现任北京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胎儿医学学组委员,北京医师协会新生儿专科医师分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儿童用药委员会委员,北京儿科学会青年委员,吴阶平医学基金会模拟医学部儿科专委会委员,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专家委员会青年委员。2010年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2010年北京大学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演示竞赛(医科类)三等奖;2010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年教师双语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2010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优秀教学质量奖;2011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优秀教师;2011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优秀教学管理奖;2012年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学管理奖;2013年教育部青年英才计划。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精准医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罕见病及精准医学组委员;妇幼健康研究会儿科能力建设专委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风湿免疫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委员;当代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基层中医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血液肿瘤分会委员;北京抗癌协会小儿血液肿瘤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儿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靶向治疗技术分会儿童肿瘤精准治疗专委会常委。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市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市首都科技发展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成员;北京科委专家库成员;国际儿科杂志编委;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