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女士到妇产科做子宫颈抹片检查时,不禁向医生抱怨说:“常听老话说结婚以后,经痛、月经量太多的困扰就会消失,为什么我都37 岁了,每个月还会受这种折磨?”医生建议她顺便做一下B超检查,没想到检查结果显示她的子宫内腔有一颗7 、8 公分大的子宫肌瘤,而且未来还有可能变大,让她犹豫是否要开刀切除。
子宫肌瘤多为良性肿瘤
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妇科肿瘤,就是从子宫壁的平滑肌长出的肉瘤,其实大多数女性并不会察觉有何异状,通常要等到肌瘤长大到可以从肚皮上摸到肿块,或体检时被意外告知长了「子宫肌瘤」,才会偶然发现子宫肌瘤的存在。还好,子宫肌瘤大多是一种良性肿瘤,并不容易因延迟诊断而转为恶性肿瘤。
一般人所说的子宫肌瘤,依据生长的位置,可概分成3 大类型:
(一)浆膜下肌瘤:从子宫平滑肌肌层往腹腔生长,通常临床症状较不明显,可能要长到相当大,压迫到附近的膀胱、肠子等器官,才会出现症状,如频尿、解尿困难、肠阻塞、便秘、腹部摸到肿块等。
(二)黏膜下肌瘤:往子宫内腔生长,最明显的临床症状为经血量多,严重时会造成贫血。
(三)肌肉层肌瘤:位于子宫平滑肌肌层内,长大后可能往内或往外挤压,所以上述二大类肌瘤出现的症状都可能发生。
子宫肌瘤导致经血量大 可能造成贫血
子宫肌瘤有大有小,通常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成长为较大的肌瘤,一般而言,5 公分以下的小肌瘤不太会出现不适症状。临床上,20 岁女性几乎没有症状,发病者较少,至30 到40 多岁时才开始显现症状,过了更年期后,子宫肌瘤会慢慢萎缩,发病机率又下降。因此,医学界认为子宫肌瘤与女性激素的长期刺激具有关连性。
临床上,前来求治子宫肌瘤的妇女,以经血量大为最常见的主诉症状,严重者甚至造成贫血,判断方法是抽血检验血红素含量,若低于11g/dL 即是贫血,因体内血氧供应不足,而产生脸色苍白、体力变差、容易疲倦、呼吸急促等现象。
在药物治疗方面,若是症状轻微者,可依照医师指示服用低剂量避孕药,达到抑制子宫肌瘤变大的效果。由于月经来潮时,子宫内膜组织剥落,内含微血管跟着剥离破裂出血,医师通常会开给铁剂、加强子宫收缩药物和止血剂,同时加强造血和减少出血来改善症状。如果血红素含量仍然未见提升,则可考虑手术治疗。
子宫肌瘤是否开刀切除 视情况而定
患有子宫肌瘤的妇女是否一定要开刀呢?考量的因素包括患者的期待、不适症状是否已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作息、药物治疗是否足以解决病患困扰、是否还想要怀孕、肌瘤的位置与大小、患者年龄、是否怀疑恶性肿瘤等。妇女若没有出现不适症状,或症状不会影响日常作息,就没必要采取积极性治疗,每3 个月至半年追踪子宫肌瘤变化即可。
基本上,还想要怀孕的女性可考虑仅切除子宫肌瘤,术后仍保有子宫功能;对于不想怀孕又担心复发的女性,则可以考虑摘除子宫。
不过,子宫肌瘤若大到十几公分以上,切除肌瘤手术过程中可能引发较大量出血,医师通常会建议在术前2 、3 个月,每个月注射一次停经药物,待子宫肌瘤缩小后再动手术。
至于子宫肌瘤是否容易复发再生,因个人体质而异,一般而言,越年轻、肌瘤长越多颗的女性,复发率越高,占所有子宫肌瘤患者的10 %以上。
育龄妇女动完子宫肌瘤切除手术后,最好等3 个月至半年,待复原后,再计画怀孕生子。全子宫摘除者则需要休养一个月,再恢复日常劳动。
剖腹生产不能一并切除子宫肌瘤
有些孕妇希望藉由剖腹生产时,顺便切除子宫肌瘤,一并解决后患,但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并不可行,因为临盆产妇的子宫变大,子宫肌瘤也会撑大,此时整个子宫血流量大增,生产时顺便进行切除子宫肌瘤引起大出血的风险太高了!医师建议,等产妇产后6 周,恶露排净,再来检查子宫肌瘤大小变化,评估是否还需进行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比较妥当。
子宫肌瘤突然变大要小心
妇女得知体内长了子宫肌瘤时,应以不忧不惧的平常心来对待,一方面多数患者没有症状,另一方面子宫肌瘤转变为恶性肿瘤的机率并不高,所以医师通常使用超音波追踪子宫肌瘤变化。但超音波无法确定子宫肌瘤为良性或恶性,若发现阴道有不正常出血,或子宫肌瘤在1 、2 个月内突然快速变大,就要警觉是否为恶性肿瘤。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更年期妇女的子宫肌瘤虽然会渐渐萎缩,但有极少数的人肌瘤反而变大,这时也必须怀疑是恶性肿瘤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