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做妇科检查的时候经常会做TCT。有姐妹提问,我做的是巴氏涂片,不是TCT,这两者有什么区别?现在国际上用巴氏涂片作为宫颈细胞学检查的总称,分为传统的宫颈涂片和液基细胞学检查。临床上巴氏涂片通常指传统的宫颈涂片,今天就来解读这项有将近90年历史的传统检查方法。
1.巴氏涂片的历史
巴氏涂片法,即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英文名Pap Smear,是以该检查方法的发明者George Papanicolaou 博士的名字命名的。1928年,希腊裔美国细胞病理学家Papanicolaou 博士发现可以通过观察阴道细胞检测出宫颈癌,1941年,Papanicolaou 博士首次将巴氏涂片法作为宫颈癌的筛查方法,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使得宫颈癌成为了目前唯一可以早期预防和治疗的癌症。自90年前发明以来,传统巴氏涂片普及应用已达70余年,为全人类宫颈癌的防治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Figure 1 George Papanicolaou
2.巴氏涂片操作方法
妇产科医生用窥器充分暴露宫颈。取一个软木刮板作为采样器,在宫颈移行区处轻刮,采集宫颈脱落细胞样品,完成取样后,迅速将刮板上的细胞均匀涂抹在清洁玻片的一端,覆盖大约2/3面积,后立即将带有采样细胞的玻片放入细胞固定液中固定30分钟,将固定后的细胞玻片放置于细胞形态修复液中1分钟至5分钟,后进行HE染色,随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是否异常。
巴氏涂片的优点是便宜,便于普查,但缺点是用这种方法制备的标本,细胞堆积在一起,不便于观察,诊断的准确率低。且有一定的误诊、漏诊率。
而TCT呢,又称为薄层液基细胞技术,只有十几年的历史。医生采取脱落细胞的时候,用小刷子刷出细胞, 然后涮到装有固定液的小瓶子里,涂片被送到检测中心,经过离心、制片、染色等步骤,可以获得在优质、清晰的图片,见下面的图片。 TCT筛查率很高,漏诊率低。
Figure 2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
3.巴氏涂片报告的临床意义
巴氏I级:正常。只需每年继续定期检查。
巴氏II级:炎症。涂片显示细胞核增大,核染色质较粗,但染色质分布尚均匀。一般属良性改变或炎症。应该积极寻找炎症原因,并接受抗炎治疗,巴氏涂片IIb级建议阴道镜检查。
巴氏III级:可疑癌。主要是核异质,表现为核大深染,核型不规则或双核。对不典型细胞,性质尚难肯定。必须重新做一次子宫颈刮片检查,必要时做宫颈病理切片检查。
巴氏IV级:高度可疑癌。细胞有恶性特征,但在涂片中恶性细胞较少。必须做宫颈病理切片检查证实。
巴氏V级:癌。具有典型的多量癌细胞。必须做宫颈病理切片检查,以观察癌细胞的侵犯程度。
4.巴氏涂片局限性
1. 用巴氏涂片制备的标本,细胞往往堆积在一起,着色不良,不便于观察,从而降低了诊断的准确率。而TCT运用机器过滤,使细胞均匀分散,去除血液、粘液等杂质的干扰,使得涂片结构清晰,背景干净,便于观察。(标本对比见Figure 3 和Figure 4 )
Figure 3 巴氏V级
Figure 4 TCT(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
2. 以级别来表示细胞学改变的程度易造成假象,I,II,III,IV级之间并无严格的客观标准,主观因素较多。
3. 对癌前病变无明确规定,可疑癌是指可疑浸润癌还是CIN不明确。
4. 不典型细胞全部作为良性细胞学改变也欠妥。
5. 相比TCT宫颈刷柔软而细密的锥形纤毛,软木刮片不易取到宫颈管内细胞,且容易刮伤出血,用力不均易造成细胞形态人为破坏。
据相关文献报道,传统巴氏涂片对宫颈的高度病变以及宫颈癌有较高的特异度,但灵敏度偏低,在50%左右,有些甚至仅为20%,即细胞学仅能识别相对少部分患高度病变或癌的妇女。在津巴布韦的一项研究中,巴氏涂片识别高度病变的特异度为91%,而灵敏度仅为44%。
巴氏涂片存在较高的假阴性率,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进一步应用与发展。TCT(薄层液基细胞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方法,改进了巴氏涂片的许多不足,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 谢幸,苟文丽. 妇产科学. 第8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 http://en.m.wikipedia.org/wiki/Pap_test#/editor/5.
3. Screening for cervical cancer. UpToDate.This topic last updated: Apr 06, 2017. https://www.uptodate.com/index.html#!/contents/screening-for-cervical-cancer?source=search_result&search=pap s&selectedTitle=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