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血是从女性子宫腔内经宫颈管、阴道流出体外的生理性分泌物。这一过程是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与出血的结果,与卵巢激素水平波动密切相关,属于女性生殖系统正常的生理现象。
子宫内膜分为基底层和功能层,功能层受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调控,在月经周期中发生规律性变化。月经来潮前,若未发生受精卵着床,卵巢黄体退化导致激素水平骤降,子宫内膜功能层失去激素支持,发生缺血、坏死并脱落。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混合着血液、宫颈黏液及阴道分泌物,共同构成月经血。这些物质首先积聚于子宫腔内,随后通过宫颈管这一连接子宫与阴道的细长通道,逐渐排出至阴道,最终经阴道口流出体外。
整个过程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具有严格的周期性。月经血的排出是女性生殖系统成熟与功能正常的标志,其量、色、质的变化可反映子宫、卵巢及内分泌系统的健康状态。若出现月经异常,如周期紊乱、经量过多或过少、经期延长等,需及时就医排查子宫内膜病变、内分泌失调或生殖系统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