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见生殖专栏介绍
近年来,国内外生殖医学领域学术研究十分活跃,而阅读文献是临床医生的必修课,也是了解前沿知识的重要途径。为使各位同道更好地理解生殖医学相关文献的创新点和主体思想,妇产医典携手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健康医院管一春教授团队推出【豫见生殖】学术专栏,定期翻译整理国内外生殖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拎出文献研究最核心内容,精准发力,帮助大家快速了解并掌握文献精粹。
译者荐语
本期分享的文献聚焦于特纳综合征(Turnersyndrome,TS)这一X染色体异常疾病,重点探讨了TS患者的生育能力、家族聚集性特征及癌症风险。该研究通过大规模人群数据分析,验证了TS与特定癌症(如乙状结肠癌)的关联。此外,该研究创新性地分析了TS患者三代亲属的癌症风险,填补了既往研究仅关注TS患者本人的空白,首次揭示了其家族成员(尤其是男性亲属)的前列腺癌风险升高,为临床筛查和遗传咨询提供了新证据。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
特纳综合征(Turnersyndrome,TS)表型高度异质,经典核型为45,X或X染色体部分缺失,但嵌合体等复杂核型导致临床表现多样,需大规模数据分析揭示真实风险。尽管既往研究认为该病非遗传,但近期研究发现父源USP26基因变异可能增加子代性染色体异常风险,提示潜在遗传基础。
既往研究显示TS患者乳腺癌风险降低,但部分癌症(如结肠癌)风险升高,结论不一且缺乏家族层面分析。为此,本研究依托犹他州人口数据库(Utahpopulationdatabase,UPDB),整合家谱、医疗记录与癌症登记数据,系统评估患者及其三代亲属的癌症风险,旨在明确TS患者的生育模式、家族聚集性及特定癌症(如乙状结肠癌、前列腺癌)风险,为遗传机制解析与早期筛查策略提供依据。
1.数据收集:使用犹他州两个主要医疗系统的电子病历中的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disease,ICD)代码来识别TS患者,并通过UPDB链接家谱信息。犹他州癌症登记处(Utahcancerregistry,UCR)用于确定TS患者及其亲属的癌症诊断。
2.样本选择:从1995年到2021年间诊断为TS的289名女性及其亲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UPDB链接家谱信息,确保每个TS患者至少有三代家族成员的数据。
3.风险评估:通过比较TS患者及其亲属的癌症发病率与匹配的人口发病率来估计癌症的相对危险度(RR)。其中,预期癌症数基于人口发病率,按性别、出生地(犹他州或州外)和每5年出生队列进行分组计算。
TS患者的特征:共识别出289名TS患者,平均年龄为40.0±16.4岁,诊断年龄为9.1±8.2岁。不同核型类别的TS患者在诊断年龄、当前年龄、身高和BMI等方面存在差异。
家族性TS风险:TS患者的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子女)和二级亲属(祖父母、姑姨/叔舅、侄子女/甥子女、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以及孙子女)患TS的风险有所增加。TS患者的一级亲属患TS的RR值为18.08(95%CI:2.19,65.32),P小于0.0057,二级亲属患TS的RR值为9.62(95%CI:1.17,34.74),P小于0.019。三级亲属(祖父母、曾孙子女和堂表兄弟姐妹)患TS的风险没有增加,RR值为3.20(95%CI:0.39,11.55),P小于0.13。
癌症风险:TS患者的乙状结肠癌相对风险显著增加RR为27.59(95%CI:3.34,99.65),前列腺癌在TS患者的二级和三级亲属中的相对风险也有所增加(分别为RR=1.75,95%CI:1.37,2.21和RR=1.30,95%CI:1.11,1.51)。
本研究通过对UPDB的回顾性分析,揭示了TS患者的家族聚集性、女性生育情况和癌症风险特征,主要发现包括:①TS家族聚集性罕见但存在,研究发现有两例第一代亲属(如母女,姐妹)和两例第二代亲属间均罹患TS;②与普通人群相比TS女性生育率较低;③TS女性患乙状结肠癌风险显著升高,男性亲属中,第二代第三代前列腺癌风险增加。
尽管乙状结肠癌风险升高的机制尚不明确(患者无吸烟、饮酒或炎症性肠病病史),但建议对TS女性进行早期结肠镜筛查。前列腺癌风险增加可能与X连锁遗传因素或共同环境暴露有关,但需进一步研究验证。研究的局限性包括样本量较小(尤其家族癌症病例数有限)、无法获取全部患者的核型数据,以及犹他州人群种族构成单一可能影响结论的普适性。未来需扩大样本量、结合分子机制研究,并探索其他癌症(如脑膜瘤、黑色素瘤)的风险关联,以完善TS的综合管理策略。
本研究数据显示,在一级和二级亲属中共罹患TS的病例较为罕见,该疾病家族聚集性有限。此外,该研究揭示具有活产史的TS女性患者均为嵌合体核型。该研究还发现TS女性患者乙状结肠癌发病风险增高,其二级和三级亲属中前列腺癌发生率亦显著升高。这些数据将为TS女性的风险评估、早期筛查及预防策略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健康医院医师。主持省部共建项目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河南省重点研发专项1项、省部级项目4项,获2023年河南省科技进步奖贰等奖1项、2023年中国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曾在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生殖医学学术会议、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七届生殖医学学术大会、河南省生殖医学第九次学术会议进行大会发言。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中华系列论文1篇,参与发表中华系列文章4篇;参与发表SCI论文共9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HumanReproductionUpdate、FertilityandSterility、ReproductiveSciences发表SCI论文3篇。
[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未注明来源为“转载”,版权均归巢内网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巢内网”。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