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中出现血块是子宫内膜脱落和血液凝固的正常生理现象,通常与经血排出速度有关。
月经周期、子宫收缩、内分泌失调、子宫内膜脱落、血液凝固功能以及妇科疾病都可能导致月经血块增多。月经周期不规律或经期延长时,子宫内膜脱落面积增大,血液积聚时间过长易形成血块。子宫收缩力度过强或过弱都会影响经血排出速度,过强可能导致血液快速流出形成血块,过弱则使血液滞留凝固。内分泌失调如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失衡,会干扰子宫内膜正常脱落和修复过程。子宫内膜过厚或炎症也会增加脱落物和血块。血液凝固功能异常,如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因子缺乏,可能影响经血状态。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疾病也可能导致经血量增多和血块形成。
日常应注意保持温暖,避免寒冷刺激,尤其是在经期前后。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多摄入富含铁质和维生素K的食物,如瘦肉、菠菜等,有助于改善血液状态。同时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必要时可适当进行温和运动促进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