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流产是指连续发生2次或3次及以上的自然流产。
通常情况下,复发性流产(RSA)被定义为连续发生2次或3次及以上的自然流产。从临床意义上讲,复发性流产是一种病理状态,它与偶发性流产有着本质的区别。偶发性流产在育龄期女性中较为常见,往往是一种随机事件,可能与胚胎自身染色体异常等偶然因素有关,通常不需要进行深入的医学干预。而复发性流产则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它可能提示存在着导致流产反复发生的潜在病理因素,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因学检查。这些潜在的病因可能包括染色体异常(如平衡易位、倒位等)、免疫因素(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同种免疫异常等)、内分泌异常(如甲状腺功能异常、高泌乳素血症等)、解剖结构异常(如子宫畸形、宫腔粘连等)、血栓前状态(如抗磷脂综合征等)以及其他一些环境因素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复发性流产通常指妊娠28周之前的流产,包括早期流产(妊娠12周前)和晚期流产(妊娠12-28周)。由于涉及到妊娠的各个时期,因此对RSA的评估和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孕周、胚胎发育情况、母体健康状况等多方面因素。
对于有复发性流产史的女性,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很多。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至关重要,这包括戒烟戒酒、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的精神压力和焦虑情绪,因为心理因素也可能对妊娠结局产生影响。应在孕前进行详细的医学检查,与医生共同探讨可能的病因和治疗方案,并在孕期密切监测自身状况,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同时,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辐射、化学物质等,以及在医生指导下谨慎用药,都是保护自己和胎儿健康的重要措施。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调整和规范的医学管理,可以尽可能地降低再次流产的风险,为成功妊娠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