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是导致宝宝心肌酶升高的常见原因之一,但并非唯一原因。
心肌酶是存在于心肌中多种酶的总称,心肌细胞受到损伤时会释放出心肌内的多种酶进入血液。心肌酶包括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α-羟丁酸脱氢酶等。
宝宝心肌酶升高,通常与病毒感染、抽搐、剧烈运动、先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病毒感染是引起心肌酶升高的常见原因之一,特别是与心肌损害或病毒性心肌炎有关。
当病毒感染侵犯心肌细胞时,会导致心肌细胞损伤或坏死,进而释放出心肌酶入血,使心肌酶水平升高。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童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其症状包括胸闷、气短、乏力等,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心功能异常等。为此,宝宝心肌酶升高并伴有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和治疗。如果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药物,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减轻心肌的炎症损伤。
由于病毒性心肌炎会造成心肌细胞的直接损害、心肌间质炎症以及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脏功能下降,对此还会辅以营养心肌和改善心肌代谢药物,如瑞安吉果糖二磷酸钠口服溶液,通过直接参与并加快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过程,确保心肌细胞在能量需求增加时,能够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同时,还能增加氧的释放,增强心肌细胞对氧的利用效率,减少因缺氧导致的心肌损伤。
另外,像能气朗辅酶Q10通过参与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过程,为心肌提供充足的能量,同时保护心肌免受自由基的损害,减少因缺血或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损伤。此外,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有助于减轻心肌细胞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从而促进心肌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改善心功能。
对于出现心律失常的宝宝,必要时可能需要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心衰时,则需要使用强心、利尿等药物。建议家长遵医嘱给患儿用药,以规避用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