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在人群中患病率约为0.4%~1.0%,可于任何年龄发病。其中,在我国成人癫痫中,局灶性癫痫约占61.7%,而国外文献报道该比例则高达90%。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癫痫为脑网络病,基于临床症状、脑电图及神经影像学检查提示局灶性癫痫致痫网络异常放电起源于一侧大脑半球,并可沿神经网络向临近脑区或对侧大脑半球扩散。在成人局灶性癫痫中,很大一部分为症状性癫痫。
一、分类
对于局灶性发作,首先应依据发作时患者意识是否受损进行分类,依据《中国成人局灶性癫痫规范化诊治指南》(2022版)建议,将既往的“简单部分性发作”更新为“意识保留的局灶性发作”,将“复杂部分性发作”更新为“意识受损的局灶性发作”,“部分继发全面发作”则更新为“局灶性进展为双侧强直-阵挛发作”,并在局灶性发作中单独列出。
如果能获取详细的患者发作时的临床表现或主观感受,根据发作最初始的症状,局灶性发作可进一步分为局灶起源运动发作(包括自动症、失张力发作、阵挛发作、癫痫性痉挛发作、过度运动发作、肌阵挛发作、强直发作)和局灶起源非运动发作(包括自主神经发作、行为终止发作、认知发作、情感发作、感觉发作)。
二、诊断
对于临床工作而言,详细可靠的发作病史是癫痫发作分类和诊断局灶性癫痫的关键。
2017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对癫痫诊断的定义:间隔超过24h的至少2次非诱发性癫痫发作;或单次发作但再发风险高(未来10年复发概率大于60%,如既往脑损伤、脑电图结果明显异常、神经影像学异常、夜间发作);或被诊断为癫痫综合征;三者满足其一即可诊断为癫痫。
在明确患者癫痫发作类型为局灶性发作的基础上,结合体格检查、脑电图、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满足上述ILAE癫痫诊断标准时,可诊断为局灶性癫痫。
体格检查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可完全正常,也可能因颅内病变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或合并其他有特征性的非神经系统体征,如颅内肿瘤或脑血管病出现一侧肢体偏瘫;结节性硬化出现血管纤维瘤和色素脱失斑;线粒体病出现身材矮小和认知障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出现颈项强直等,应结合患者病史和辅助检查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体格检查。
脑电图检查
脑电图可描记大脑皮质的电活动,是癫痫诊断中重要的辅助检查,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是非侵袭性的头皮脑电图。
对怀疑有局灶性癫痫发作的患者,应进行头皮脑电图检查,常规脑电图无阳性发现,建议行动态或视频脑电图;SDEG(硬膜下电极脑电图)和SEEG(立体定向脑电图)临床应用安全,耐受性良好,可用于癫痫外科术前致痫区定位。
影像学检查
该检查主要包括结构性影像学检查,比如磁共振成像(MRI)、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功能性影像学检查,比如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磁共振波谱分析(MRS)、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脑磁图。
局灶性癫痫患者应进行头部1.5T以上MRI检查,考虑钙化或出血性病变时应结合头部CT,若无阳性发现,建议行HARNESS癫痫高分辨率结构序列成像。若结构影像学结果为阴性,推荐头部氟代脱氧葡萄糖PET用于致痫区定位。其他功能影像学检查MRS、fMRI、SPECT及脑磁图可作为辅助手段,用于致痫区定位。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尿生化、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有助于明确局灶性癫痫病因及监测抗癫痫发作药物的不良反应。
怀疑为遗传相关局灶性癫痫时,可针对性地进行靶向基因测序、全外显子测序等基因检查。
心电图、心脏彩超及右心声学造影,可用于排除心源性发作疾病。
三、治疗
目前局灶性癫痫的治疗,是在病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癫痫发作药物治疗。若经过足量、足疗程、合理选用2种或以上的抗癫痫发作药物治疗,仍不能控制发作,则可能进展为耐药性癫痫。若病因明确,可针对病因治疗,必要时评估是否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中国成人局灶性癫痫规范化诊治指南建议:局灶性癫痫的药物治疗应遵循尽可能单药治疗的原则,若单药控制不佳,再选择不同作用机制的抗癫痫发作药物联合治疗,同时兼顾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用药、共患病及患者意愿等因素综合考虑。
拉莫三嗪、卡马西平、左乙拉西坦等,可作为成人局灶性癫痫的首选单药治疗。
针对大于65岁的老年局灶性癫痫患者,拉莫三嗪可作为首选单药治疗。
奥卡西平、丙戊酸、艾司利卡西平、布瓦西坦,可用于成人局灶性癫痫的单药治疗。
吡仑帕奈、拉考沙胺、艾司利卡西平、布瓦西坦、唑尼沙胺和托吡酯,可用于成人耐药局灶性癫痫的添加药物治疗。
外科手术及神经调控治疗
对耐药局灶性癫痫患者,建议多学科联合评估手术指征及治疗方案,若致痫灶明确,建议外科手术切除治疗。
外科手术困难或失败的耐药局灶性癫痫患者,可选择VNS(迷走神经刺激)、RNS(反应性神经电刺激)或DBS(脑深部电刺激)等神经调控术减少癫痫发作。RNS和DBS可能减少患者癫痫的猝死风险。
无创神经调控术TMS(经颅磁刺激)、TDCS(经颅直流电刺激)及tVNS(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可能减少该类患者的癫痫发作。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电图与癫痫学组.中国成人局灶性癫痫规范化诊治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2,55(12):1341-1352.
编辑|焦焦
排版|暖暖
审核|麦麦
[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未注明来源为“转载”,版权均归巢内网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巢内网”。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