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见生殖专栏介绍:近年来,国内外生殖医学领域学术研究十分活跃,而阅读文献是临床医生的必修课,也是了解前沿知识的重要途径。为使各位同道更好地理解生殖医学相关文献的创新点和主体思想,妇产医典携手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管一春教授团队推出【豫见生殖】学术专栏,定期翻译整理国内外生殖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拎出文献研究最核心内容,精准发力,帮助大家快速了解并掌握文献精粹。
译者荐语:发展一种可靠的胚胎筛选方法来提高对胚胎着床的预测仍然是目前IVF面临的一大挑战。多年来,一些非侵入性和侵入性胚胎筛选方法不断得以开发并在临床上应用,其中PGT-A技术可通过阻止非整倍体囊胚的移植,获得较低的每临床妊娠的流产率(MRs)及较高的每移植胚胎(ET)的活产率(LBRs),但对每次治疗的累积活产率没有影响。研究报道,整倍体囊胚移植活产率一般在50%到60%之间,这代表着在整倍体囊胚植入失败方面存在一个“黑匣子”需要进一步探究。本文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了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整倍体囊胚植入成功或失败的所有胚胎、母体、父系、临床和实验室因素。
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
对滋养外胚层活检进行PGT-A检测筛选整倍体胚胎是胚胎种植的最可靠的预测因子。然而,其阳性预测值不高于50-60%。这种关于整倍体囊胚生殖失败原因的知识缺口被称为“植入黑匣子”。
通过仔细研究一些胚胎的、母体的、父系的、临床和体外受精实验室特征,以确定这些因素与整倍体囊胚生殖成功或植入失败的关系。
对截至2021年8月发表的文献进行系统性检索。检索关键词为“(囊胚或第5天胚胎或第6天胚胎或第7天胚胎)和(整倍体或染色体正常或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和(着床或着床失败或流产或活产或生化妊娠或反复着床失败)”。最终识别并筛选出1608篇条目。
我们纳入了所有前瞻性或回顾性临床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RCT),这些研究评估了TE活检和PGT-A后非嵌合的整倍体囊胚移植中与活产率和/或流产率相关的任何特征。共筛选出41篇综述和372篇论文,按照共同关注的焦点进行聚类及全面综述。
遵循PRISMA指南,采用PICO模型,使用ROBINS-I和ROB2.0评分法评估推定偏倚。通过漏斗图的目视检查和修剪填充法对活产率的研究偏差进行评估。分类资料采用合并OR(pooled-OR)进行合并。
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采用I2处理研究间的异质性。若不适合进行Meta分析,则对纳入研究的结果进行简单描述。研究方案已注册。http://www.crd.york.ac.uk/PROSPERO/(registrationnumberCRD42021275329)。
我们纳入了372篇原始论文(其中回顾性研究335篇、前瞻性研究30篇、随机对照试验7篇)和41篇综述。但多数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或具有样本量小的特点,因此易产生偏倚,使得证据的质量降低或非常低。
内细胞团减少(7项研究,OR:0.37,95%CI:0.27-0.52,I2.¼53%),或TE质量(9项研究,OR:0.53,95%CI:0.43-0.67,I2.¼70%),总体囊胚质量差于Gardner'sBB级(8项研究,OR:0.40,95%CI:0.24-0.67,I2.¼83%),发育迟缓(18项研究,OR:0.56,95%CI:0.49–0.63,I2.¼47%),(定性分析)通过延时显微镜观察到的一些形态动力学异常(卵裂模式异常、囊胚自发塌陷、桑葚胚形成时间较长、囊胚腔形成时间和囊胚腔持续时间)均与较差的生殖结局相关。
即使在PGT-A的背景下,38岁及以上女性的活产率也略低(7项研究,OR:0.87,95%CI:0.75–1.00,I2.¼31%),而肥胖与较低的活产率(2项研究,OR:0.66,95%CI:0.55–0.79,I2.¼0%)和较高的流产率(2项研究,OR:1.8,95%CI:1.08–2.99,I2.¼52%)相关。
既往反复着床失败的病史也与较低的活产率相关(3项研究,OR:0.72,95%CI:0.55–0.93,I2.¼0%)。通过定性分析,在激素评估中,只有移植前异常的孕酮水平与PGT-A后的活产率和流产率相关。
在临床方案方面,PGT-A后冻融胚胎移植相较于鲜胚移植更为有效(2项研究,OR:1.56,95%CI:1.05–2.33,I2.¼23%)。最后,多次玻璃化-复温周期(2项研究,OR:0.41,95%CI:0.22–0.77,I2.¼50%)或(通过定性分析)大量细胞活检可能会略微降低活产率,而同时透明带开放和TE活检比第3天孵化方案(3项研究,OR:1.41,95%CI:1.18–1.69,I2.¼0%)的结局更好。
胚胎筛选的目的旨在缩短获得妊娠的时间,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生育风险。因此,了解哪些特征与整倍体囊胚的着床能力相关,对于定义、实施和验证更安全、更有效的临床工作流程至关重要。
今后的研究应侧重于:(1)系统地研究新发染色体异常以外的生殖衰老相关机制,以及生活方式和营养摄入如何加速或加剧其后果;(2)优化对子宫和囊胚-子宫内膜交互对话的评估,这两者本身都代表了黑匣子本身;(3)胚胎评估和IVF方案的标准化/自动化;(4)额外的侵入性或最好是非侵入性的工具用于胚胎选择。
只有填补了这些空白,我们才有可能最终破解“植入黑匣子”背后的谜题。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成立于1999年,陆续通过国家卫生部及卫生厅批准开展各项助孕技术,同时是郑州大学生殖医学硕士点、河南省生殖医学重点学科、人工授精培训基地,河南省生殖免疫研究所、河南省生育力评估及临床诊疗中心”、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分中心、河南省卫健委重点实验室(培育)及郑州市重点实验室。2007年至2022年底,共行113222个辅助生殖助孕周期,活产分娩34086名新生儿,2367名助孕患者持续妊娠中。辅助生殖助孕临床妊娠率稳定在60%左右,活胎分娩率保持在50%左右。自2021年7月以来,在稳定成功率基础上,秉承简单、安全、可信赖的理念,控制移植胚胎数在1.26枚,居全国领先。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生殖医学科在主任管一春的带领下,一直秉承“心手相牵、幸孕之源”的理念,重临床、抓教学、强科研,技术与服务并举,单一与交叉学科共进,力争做出品牌和效应,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不孕症患者,点亮和谐幸福的万家灯火。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医学硕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研究方向为生殖免疫,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生殖医学临床工作,具有扎实的生殖内分泌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掌握各种不孕症及生殖内分泌疾病的诊疗方法。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联合共建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5篇。
[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未注明来源为“转载”,版权均归巢内网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巢内网”。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