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学界-专家访谈
编者按:老年期抑郁障碍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老年期抑郁障碍常见的症状主要包括思维迟缓、消极,以及抑郁心境、焦虑、烦躁等,还会出现记忆力下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等情况,与老年痴呆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老年期抑郁障碍要如何与老年痴呆进行鉴别呢?又该如何从量表方面进行筛查呢?我们邀请到了天津市安定医院的孙达亮主任,孙主任针对老年期抑郁障碍的鉴别诊断以及量表筛查给出了非常详细的解答。
神经学界:如何鉴别诊断老年期抑郁障碍与老年痴呆?
孙达亮主任:在临床实践中,老年期抑郁障碍和老年痴呆作为两种疾病实体,确实共存几率比较高,也非常常见,同时它也非常影响临床医生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老年期抑郁障碍和老年痴呆的共病诊断
老年期抑郁障碍和老年痴呆二者的共存情况比较多,这也给鉴别带来了困难。
首先,有些老年期抑郁障碍,尤其是老年期首次发生的,常常是痴呆的早期表现。
其次,痴呆的发生、发展,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之后,也常常会合并抑郁的发作,所以二者共存的情况比较多。
如果发现二者共存,即患者出现痴呆后又出现了抑郁,可以做共病的诊断。
2.抑郁患者发生痴呆的鉴别诊断
如果抑郁在痴呆之前发生,即患者首先出现抑郁障碍,随着病情的进展,之后又出现了认知功能减退,此时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鉴别:
第一,随访患者的抑郁转归和认知功能转归,即不仅仅要使用抗抑郁治疗,在抗抑郁治疗的同时,也要随访患者的认知功能、生活能力情况,并对此做出一个评价,判断其是否达到了痴呆的诊断标准。如果达到了,应该做出痴呆的诊断。
第二,如果患者的认知功能、生活能力,还有精神行为症状没有特别明显,那么要随访患者的认知功能。有很多研究显示,老年期首次出现抑郁症状是痴呆的早期表现,所以这个时候要随访患者的认知功能,判断其在抑郁情绪缓解之后,认知功能受损的状态有没有随之改善。如果改善了,那么就可以诊断为抑郁症,如果没有改善,那很有可能是痴呆的早期表现,但也有个别情况,就是患者的抑郁很重,导致其认知功能表现也特别差,主要有思维迟缓、言语减少、运动迟缓等表现,所以患者的精神活动也非常迟滞,看上去特别像痴呆,而他的发病时间又达不到痴呆的标准,所以这个时候,医生就只能随访了。
3.什么是随访
随访就是跟踪患者的病情变化,不断的观察患者的病情、不断的去评估。当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做一些影像学检查,比如头部核磁以及头部PET,主要是Aβ-淀粉样蛋白显像PET,这些脑功能显像可以在很短的时间明确是痴呆,还是抑郁,但是它的缺点是造价比较昂贵,这在一般临床实践中不作为常规首选检查。
神经学界:哪些人群需要进行抑郁障碍筛查?如何从量表方面进行筛查?
孙达亮主任:实际上老年期抑郁障碍患病率是比较高的。有研究显示,在六十岁以上人口中,老年期抑郁障碍的患病率高达百分之十三点五。
1.需要抑郁障碍筛查的人群
对于有家族史、独居、退休、退休后心理状态不佳的患者,以及随子女搬迁到城市生活、生活环境发生剧烈变化而不适应,家庭关系成员不和睦,丧偶、丧子的患者,还有罹患躯体疾病、脑萎缩的患者,他们出现抑郁障碍的可能性比较高。如果我们发现患者有情绪言语上的体现时,比如变得郁郁寡欢、少言懒动、茶饭不思、经常发呆,或者有言语有闪烁其词,以及行为上表现出类似抑郁障碍时,要对其进行系统的评估和筛查。
2.从量表方面进行筛查
筛查的方法和工具,实际上是非常灵活的。对于老年人,如果学历不是特别高,建议患者到医疗机构筛查。另外,家属也可以使用一些自评量表,念给老年患者听,让家属来评价抑郁和焦虑的状态。对于学历的要求,至少是初中以上学历才能够独立进行量表自评。
针对量表,可以使用心理量表,如一般健康问卷抑郁评估量表(PHQ-9),还有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这些都很简单,几分钟就能做完,且理解起来也不困难,可以对抑郁障碍进行评估和筛查。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发现一些评分异常,并不能说明是抑郁症或者是焦虑症等类似的精神疾病,因为这些量表显示的是一个状态,并不能代表疾病的实体诊断。所以,如果发现分数比较高,还是建议患者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让医生进行系统的评价,比如做一些病史的采集、诊断、鉴别诊断等,才能最后下结论。而量表只是一个状态的定性结论而已,不宜夸大量表的功能和范围。
神经学界:老年抑郁症的治疗现状如何?
孙达亮主任:老年抑郁症的治疗现状是不容乐观的。老年抑郁症的患病率比较高,到2035年,六十五岁以上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十,进入到了一个深度老龄化的社会。
结合患病率来讲,未来老年期抑郁障碍的人口应该会越来越多。无论是老年抑郁症,还是青年抑郁症,其主动就诊的比例都不高,也就是低就诊率。有研究调查显示,抑郁症的就诊率仅仅只有百分之二十,而诊断的正确率就更低了,这是因为有些患者可能会去一些综合医院的内科、外科就诊。由于老年期抑郁障碍更多地表现为躯体不适症状,比如疼痛、胃肠不适、头昏脑胀、发麻、尿频、尿急等,而这些症状可以模拟躯体疾病,再加上患者岁数大了,会觉得出现这些症状是比较严重的疾病,他们就会选择去一些非精神的医疗机构就诊,而这些非精神医疗机构对于抑郁焦虑的诊断识别率太低,所以导致老年期抑郁障碍正确识别率就不是特别高。
另外,抑郁障碍的患者焦虑症状也比较突出,比如坐立不安,反复担心、担忧等,这就更加重了患者的躯体疾病,尤其是对自身健康过分关注的患者。
所以有求治愿望的患者可能更多的去了综合医院,而非精神医疗机构,这就是导致就诊率比较低,发现率也比较低的原因。
针对以上情况,特别反映了公众,以及非精神医疗机构对老年期抑郁障碍的识别和关注度不是特别高,所以,我们也迫切希望对这部分老年人的精神卫生给予关注和提高。
[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未注明来源为“转载”,版权均归巢内网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巢内网”。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